琴譜》·六卷(通行本)
明胡文煥撰。文煥字德甫,號全菴,一號抱琴居士,錢塘人。是書刻於萬曆丙申,凡分十八條,皆論琴。後十一條,多論鼓琴之事。卷首有自序雲,譜多不同,琴師炫新,改換名目,欺弊非一。然琴獨尚浙操者,猶曲之有海鹽也。今餘此譜,皆新傳之浙操,其間首自創制,末附鄙見,以文會堂別之,恐濫廁於叢惡間也。
△《理性元雅》·六卷(內府藏本)
明張廷玉撰。廷玉字汝光,號石初,延安人。萬曆庚戌進士,官至工部郎中。
是編為所作琴譜。琴凡四式,曲凡百篇。有本調、正調、別調、指法、調法、研注諸門。又別譜鼓瑟之法,案律取音,案音協調,合一十有二曲為一卷,以附於後。
△《青蓮舫琴雅》·四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明林有麟編。有麟字仁甫,華亭人,太僕寺卿景暘之子。以父蔭,官至龍安府知府。凡古琴之制度、名稱、典故、賦詠,是編悉為採錄,而《琴譜》反黜不錄。蓋隸事之書,非審音之書也。據有麟自序,乃萬曆癸丑遊西泖時所作,青蓮舫蓋其舟名。序雲就行笥中書籍採錄,然一舟所貯,卷軸幾何,其言似未可信也。
△《伯牙心法》·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楊掄撰。掄號桐菴,又號鶴漵,江寧人。書中客窗新語一曲,稱湯顯祖作。
神化引一曲,稱李如真作,則萬曆以後人也。凡宮音三曲,商音六曲,角音三曲,徵音七曲,羽音三曲,商角音三曲,慢宮調一曲,黃鍾調一曲,淒涼調一曲,清商調二曲,有詞者六,無詞者二十三,每詞各有解題,詞旨淺拙。至謂墨子為梁惠王時人,其陋可想矣。
△《太古遺音》·(無卷數,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楊掄撰。卷首系四言贊一篇。其中上古琴樣一篇,自伏羲、神農迄劉伯溫,凡三十四人之琴,皆繪之為圖,不經殊甚。又繪鍾子期像,而以己像廁其後,尤為妄誕。焦竑《經籍志》有《太古遺音》四卷,稱袁均哲著,今未之見。或掄竊其書而改竄之,未可知也。
△《操縵錄》·十卷(內府藏本)
國朝胡世安撰。世安有《大易則通》,已著錄。是書專辨絲音,雜引古書為證,兼及詩賦,分為四門。曰離音弋載,統論聲律。曰樂統博稽,論琴。曰遺音綴筆,論瑟。曰絲系衍記,論琵琶、箏、箜篌。絲音可謂大備。然主於泛收故實,未必能通懸解也。
△《溪山琴況》·一卷(內府藏本)
國朝徐谼撰。谼,太倉人。是書共二十四則,專論琴聲。
△《琴學心聲》·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莊臻鳳撰。臻鳳號蜨菴,江寧人。其書專論琴聲。先考律呂之源,次辨指法之誤,又自制新譜十二曲,增入舊調之中。並以同時贈詩附焉。
△《琴談》·二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國朝程允基撰。允基字寓山,徽州人。是編上卷為集論,所述皆為鼓琴諸法及其工拙得失。惟所論奇法餘指要直,內法上徽得聲,頗識指法之妙,與松風閣諸譜不同。其餘七要十要之法,則人所共知也。下卷惟紀琴之故實,取備談資而已,無關琴理。
△《琴學內篇》·一卷、《外篇》·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曹庭棟撰。庭棟有《易準》,已著錄。是書分內、外二篇。內篇論琴律正變倍半之理,及定徽轉調之法;外篇則薈萃古今琴說,而以己意斷其是非也。
管律與弦度,其生聲取分,本不相通,以律合琴,本原已謬。蔡元定謂琴絣定七絃只可彈黃鍾一均,朱子謂季通不能琴,彈出便不可行,庭棟乃取《律呂新書》所論而一一比附之,誤矣。其制弦篇雲,律有十二,弦僅有七,以為轉軫便可換調,終不盡合當用之律,必須因正變半律之數俱製為弦,隨調更張之。此正朱子之所譏,而庭棟不知也。立調篇雲,黃大太三律以一弦為宮,夾姑二律以二絃為宮,仲蕤林三律以三絃為宮,夷南二律以四弦為宮,無應二律以五絃為宮,說蓋本之趙孟睢肚僭�貳H凰渴��尷付喙眩�蘅稍黽醯�繅幌壹榷ㄎ�騎裾擼�壞糜幟恐��舐饋⑻�兀�且雜興嫻髦葡抑�狄鄖ň橢�=窨際櫓形宓魍呈���跡��忻肯藝�侗渲�鷯惺��āF呦以虯聳�模�繅幌矣謝拼筇�盎票淥穆桑��舐勒�捎忠蜆��胗疳緗巧癱抖�治�澹��卣�捎忠蜆��綾抖�治���票漵忠蠐疳緗巧癱抖�治�模�恢�ザ昂我閱芫”鷸�渴且嘁芩刀�巖印�
──右“藝術類”琴譜之屬,十二部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