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部分(1 / 4)

音,實與閩縣林鴻共開晉安一派。沿習既久,學者剽竊形似,日益庸廓,並創始者受詬厲焉。今觀《嘯臺集》詩八百首,尚稍見風骨。至《木天清氣集》六百六十餘首,大率應酬冗長之作。“清氣”之雲,殆名不副實。

其初與林鴻齊名,日久論定,鴻集尚見傳錄,而棅集幾於覆瓿,蓋亦有由矣。

△《道山集》·六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鄭棠撰。棠字叔美,浦陽人,永樂中官翰林院檢討。是集編次猥雜。第一卷為賦;二卷為辭頌、銘贊、四言五言古體詩、歌行、樂府、七言絕句、填詞,而附以論二篇;三卷為記序,而附以五七言律詩、五言絕句,後又附以雜文,殊漫無體例。卷四為經筵講義,卷五、卷六為《元史評》,以雜著附入,則固唐以來例也。棠以文章選入翰林,由典籍至檢討,而於詩殊不擅長。朱彝尊作《明詩綜》,不登一字,蓋非疏漏矣。

△《恆軒集》·六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明韓經撰。經字本常,山陰人,宋太尉琦之十二世孫。以行誼稱於鄉里。屢徵不出,家居教授以終。是集為其子監察御史陽所編,凡古體詩二卷、近體詩四卷。語多質直,主於抒寫己意而止,非屑屑以文字求工者也。

△《西澗文集》·十六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熊直撰。直字敬方,吉水人。永樂中舉人,以子概貴,贈右都御史。是集詩二卷、文十四卷。有宣德五年《楊士奇序》稱:“蘇明允父子,一時皆有文名。

而明允老成巋然,時號老蘇,其官位竟不顯。暨子貴,乃進身後之命。敬方亦今之明允乎?”今觀其文,視明初宋濂、王禕,去之尚遠,似未容上擬眉山也。

△《鳳鳴後集》·十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鄭楷撰。楷字叔度,浦陽人,官蜀府左長史。是集第一卷中載近體詩數首,餘皆雜文。前後無序跋。其曰《後集》,當尚有《前集》也。朱彝尊《明詩綜》載義門鄭氏有棧��m、幹、桐四人,而不及楷。今觀其《謝銀鈔箋》中稱家長兄幹,則楷為幹弟。殆因不以詩名,故彝尊佚之,抑或偶未之見耶。

△《貫珠編貝集》·五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明沈行撰。行字履德,錢塘人。是編前有《魏驥序》,則當在永樂、宣德間也。是編皆集句之詩,兼取唐、宋、元人之作。“貫珠”言其聲之和,“編貝”

言其材之富,然牽強湊合,在所不免。視後來《香屑集》之類,其工巧自然,百不及一矣。

△《敝帚集》·二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明陳益撰。益字啟行,自號行素,高安人,永樂間以五經教授於其鄉,至景泰甲戌始卒。是集乃弘治乙未其子楊所刊,後毀於火,萬曆中其裔孫德又重刊之。

所載皆古今體詩,雜文僅寥寥數篇。其意境頗清,而歉於深厚,文亦如之。末以同時諸人哀輓之作別為一卷,附於集末,則皆德所裒集也。

△《草窗集》·一卷(浙江範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劉溥撰。溥字原博,草窗其別號也,長洲人,宣德初授惠民局副使,後調太醫院吏目,事蹟具《明史·文苑傳》。史稱溥恥以醫自名,日以吟詠為事。其詩初擬西昆,晚更奇縱,與湯允勣、蘇平、蘇正、沈愚、王淮、晏鐸、鄒亮、蔣志、王貞慶等稱“景泰十才子”,而溥為之首。今九人之集皆未見,惟溥集存。

溥際“土木之變”,忠憤悱惻之意,時見於詩,亦頗有足取者。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謂其在彼法中猶為差勝。然溥嘗語客雲“不讀二萬卷書,看溥詩不得”,則虛憍太甚矣。宋人云“不讀萬卷書,不行萬里路,看杜詩不得”,溥乃更加一倍乎。

△《廖恭敏佚稿》·一卷、《附錄》·一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廖莊撰。莊字安止,號東山,吉水人,宣德庚戌進士,官至刑部左侍郎,諡恭敏,事蹟具《明史》本傳。莊為給事中時,嘗劾輔臣楊士奇縱子稷恃勢稔惡事,下獄。士奇固良相,而溺愛其子,庇之實甚。當其權位嚴重之日,已為言人所不敢言。景泰中疏請同群臣朝見上皇於南宮,又言皇侄猶子也,宜令親儒臣,誦經書,以系人心,迴天意。疏上,廷杖,貶官定羌驛丞。當新故嫌疑之際,尤為言人所難言。其勁節孤忠,足以震動一世。而文章則非所專門,所著有《東山居士集》,日久散佚,惟《自序》尚存。《千頃堂書目》則載莊《漁梁集》二卷,今亦惟存其《自序》。是兩集皆亡,黃虞稷特據所徵各家書目載之耳。此本為莊裔孫仲蔚及其里人李日東所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