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撰《宋詩紀事》一百卷、《南宋院畫錄》八卷、《東城雜記》二卷,又與同社作《南宋雜事詩》七卷,皆考證詳明,足以傳後。其詩則吐屬嫻雅,有修潔自喜之致,絕不染南宋江湖末派。
雖才力富健尚未能與朱彝尊等抗行,而恬吟密詠綽有餘思,視國初“西泠十子”
則翛然遠矣。前集詩,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八卷,附以詞,分甲、乙二卷,為康熙甲午至乾隆己未之作。《續集》亦詩八卷,而以《北樂府》一卷、《小令》一卷附焉,則己未至辛未作也。
△《果堂集》·十二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國朝沈彤撰。彤博究古籍,精於考據。所著有《周官祿田考》、《三經小疏》,皆已著錄。是集多訂正經學文字,如《周官頒田異同說》、《五溝異同說》、《井田軍賦說》、《釋周官地徵》等篇,皆援據典核,考證精密。其於《禮經》服制多所考訂,尤足補漢、宋以來註釋家所未備。其《釋骨》一篇,雖為醫家而作,然非究貫《倉》、《雅》,兼通《靈》、《素》者不能也。其論《堯典》星辰不兼五緯,蓋主孔安國傳。又於“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力闢《史記》斗杓之解。雖未必盡為定論,然各尊所聞,亦足見其用意之不苟矣。集雖不尚詞華,而頗足羽翼經傳。其實學有足取者,與文章家又別論矣。
△《松泉文集》·二十卷、《詩集》·二十六卷(工部侍郎汪承霈進呈本)
國朝汪由敦撰。由敦字師茗,安徽休寧人。以商籍補浙江學生,故又為錢塘籍。雍正甲辰進士,由編修官至吏部尚書,贈太子太師,諡文端。由敦記誦淹博,文章典重有體。自為諸生,即以才學著聲。及登第以後,策名詞館,橐筆講幃。
荷蒙皇上特達之知。洊加拔擢,入直禁廷。每應制賡吟,奉敕撰述,無不仰承聖訓,指示塗轍。藝林溯本,學海知源,所業日以益進。晚年遺稿頗夥,未及編次。其子工部右侍郎臣汪承霈謹加排次,都為二集。《文集》分二十三門,《詩集》自戊子迄丁丑凡五十年之作,共成四十六卷,繕本進呈。復蒙特賁宸章,曲加評騭。嘉詩篇之雅正,許文律之清醇。御藻親摛,光垂不朽。此固由敦之績學能文,榮膺稽古。而人臣私集得以上邀天獎,題詞弁首,實千古未有之殊施,尤海內承學之士所為敬誦奎文,交相感頌者爾。
──右“別集類”九百六十一部、一萬八千零三十六卷,皆文淵閣著錄。
(案:諸史著錄,但有《別集》、《總集》之分。《文獻通考》始於《別集》之內析出《詩集》、《歌詞》、《奏議》三門。考奏議皆關國政,宜與詔令併為一類,不宜列之於《集》。《詩集》亦屬《別集》,必欲區分,則有文無詩者將又立《文集》一門,彌滋繁碎。今移奏議入《史部》,而《別集》、《詩集》則不復區分。惟歌詞體卑而藝賤,則從馬氏之例,別立《詞曲》一門焉。)
卷一百七十四 集部二十七
○別集類存目一
△《董子文集》·一卷(編修朱筠家藏本)
漢董仲舒撰。仲舒有《春秋繁露》,已著錄。《隋書·經籍志》載《仲舒集》一卷。又注曰:“梁二卷,亡。”《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俱仍載二卷。《宋史·藝文志》又作一卷。後兩本並佚。明正德己亥,巡按御史盧雍行部至景州,為仲舒故里。因修復廣川書院,祀仲舒,並裒其逸文以成是集。
然自採錄本傳外,僅益以《西京雜記》、《古文苑》所載數篇,不及張溥《百三家集》之完備,故僅存其目於此焉。
△《諸葛丞相集》·四卷(內府藏本)
國朝朱璘編。璘字青巖,常熟人,官至南陽府知府。是編首卷所錄諸葛亮遺文一卷,陳壽所上目錄皆不載。蓋摭拾《三國志注》及諸類書而成。其《黃陵廟記》,明楊時偉作《諸葛書》,嘗以摭用蘇軾“大江東去”詞語駁辨其偽。今考陸游《入蜀記》作於乾道六年,記黃牛廟事,引古諺及李白、歐陽修詩,張詠贊甚詳,獨一字不及亮記。袁說友所刻《成都文類》作於慶元五年,亦無此文。然則贗託之本出於南宋以後明甚,璘乃仍然載入,絕無考訂。至《心書五十條》,顯然偽託,亦取以苟充卷帙。且《武侯十六策》其偽與《心書》同,晁氏《讀書志》著錄,則猶出宋人之手。既取《心書》,又不取是策,何也?二卷以下皆為附錄,所列《八陣圖》及分野諸條,猥雜尤甚。末一卷全為璘及其子瑞圖詩文。
是非刻亮集,乃刻璘家集矣。
△《陶詩析義》·二卷(福建巡撫採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