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部分(2 / 4)

此本乃康熙間蕭山章鈺所校。凡奏疏一卷、雜文一卷、詩一卷,行狀碑記別為一卷附焉。其《論馬市》、《劾嚴嵩》二疏,史傳限於體裁,僅存大略,集本乃其全文。披肝瀝膽,伉直之氣如生。自作《年譜》一篇,學問人品,具見本末,尤史傳所不能詳。《遺囑》一篇,作於臨命前一夕,墨跡至今世守。倉卒之際,數千言無一字塗乙,尤足見其所養。詞雖質樸,而忠孝之意油然,尤足以感動百世。惟《年譜》中自記從韓邦奇學樂律,夜夢虞舜一事,頗涉怪異。然繼盛非妄語者,蓋覃思之極,緣心構象。《世說》載衛玠以夢問樂廣,廣雲是想。

《管子》曰:“思之思之,鬼神通之。”固亦理之所有。昔吳與弼作日錄,自稱夢見孔子,人疑其偽。繼盛此語,頗與相類,明以來無疑之者。此則系乎其人,有不待口古爭者矣。

△《弇州山人四部稿》·一百七十四卷、《續稿》·二百七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王世貞撰。世貞有《弇山堂別集》,已著錄。此乃所著別集。其曰“四部”

者,《賦部》、《詩部》、《文部》、《說部》也。《正稿·說部》凡七種,曰《劄記內篇》,曰《劄記外篇》,曰《左逸》,曰《短長》,曰《藝苑卮言》,曰《卮言附錄》,曰《宛委餘篇》,皆世貞為鄖陽巡撫時所自刊。《續稿》但有《賦》、《詩》、《文》三部,而無《說部》。則世貞致仕之後,手裒晚歲之作以授其少子士駿,至崇禎中其孫始刊之。考自古文集之富,未有過於世貞者。其摹秦仿漢,與七子門徑相同。而博綜典籍,諳習掌故,則後七子不及,前七子亦不及,無論廣續諸子也。惟其早年,自命太高,求名太急,虛憍恃氣,持論遂至一偏。又負其淵博,或不暇檢點,貽議者口實。故其盛也,推尊之者遍天下;及其衰也,攻擊之者亦遍天下。平心而論,自李夢陽之說出,而學者剽竊班、馬、李、杜;自世貞之集出,學者遂剽竊世貞。故艾南英《天傭子集》有曰:“後生小子不必讀書,不必作文,但架上有《前後四部稿》,每遇應酬,頃刻裁割,便可成篇。驟讀之,無不濃麗鮮華,絢爛奪目;細案之,一腐套耳”云云。其指陳流弊,可謂切矣。然世貞才學富贍,規模終大。譬諸五都列肆,百貨具陳,真偽駢羅,良楛淆雜,而名材瑰寶,亦未嘗不錯出其中。知末流之失可矣。以末流之失而盡廢世貞之集,則非通論也。

△《讀書後》·八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王世貞撰。此書本止四卷,為世貞《四部稿》及《續稿》所未載,遂至散佚。其侄士騏得殘本於賣餳者,乃錄而刊之,名曰《附集》。後吳江許恭又採《四部稿》中書後之文為一卷,《續稿》中讀佛經之文為一卷、讀道經之文為二卷,併為八卷,重刻之。而陳繼儒為之序,稱其如呂氏《讀書記》、晁氏《讀書志》。案晁公武《讀書志》每書皆詳其卷數撰人,以及源流本末。世貞此書則九十五篇之中,為跋尾者四十二,為史論者五十三;而四十二篇之中又皆議論之文,無一考證之語,與晁氏書南轅北轍。繼儒殆未見《郡齋讀書志》,而偶聞其名,妄以意揣度之,謂亦如此書之跋尾耳。《書影》記世貞初不喜蘇文,晚乃嗜之,臨沒之時,床頭尚有蘇文一部。今觀是編,往往與蘇軾辨難,而其文反覆條暢,亦皆類軾,無復摹秦仿漢之習。又其跋《李東陽樂府》與《歸有光集》、《陳獻章集》,均心平氣和,與其生平持論不同。而《東陽樂府跋》中自稱“餘作《藝苑卮言》時,年未四十,方與於鱗輩是古非今,此長彼短,未為定論。至於戲學《世說》,比擬形似,既不切當,又傷儇薄。行世已久,不能復秘。姑隨事改正,勿令多誤後人而已”云云。然則此書為晚年進境,以少許勝多許矣。其第五卷為《四部稿》中題跋二十五篇。其中如《讀亢倉子》,不知為王士元所作,則未考《孟浩然集序》;《讀三墳》,以為劉炫作,則未考《隋書·經籍志》;《讀元命苞》一篇所言乃衛元嵩之元包,尤為荒謬,則猶早年盛氣,不及檢校之作。許恭摭續此編,毋乃非世貞意歟。以原刻所有,姑並存之。至是編雜論古書而究為雜著,非目錄之比。無類可附,今仍著錄《集部》焉。

△《方麓集》·十六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王樵撰。樵有《周易私記》,已著錄。其集凡有二本,一為文九卷、《老子解》一卷、詩一卷;一即此本,凡詩文十四卷,又《戊申筆記》一卷、《紫薇堂劄記》一卷,較初本頗為完備。樵研思著述,於《易》、《書》、《春秋》及《四書》皆有解詁。《江南通志》稱其性素簡默,至談經則娓娓不倦,故文章具有根柢。又《通志》述樵之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