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康侯詩草》·十一卷(陝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張晉撰。晉字康侯,狄道人。順治壬辰進士,官丹徒縣知縣。其詩頗學李白,兼及李賀之體,第一卷為《黍谷吟》,第二卷為《秋舫一嘯》,第三卷為《薊門篇》,第四卷為《勞勞篇》,第五卷為《石芝山房草》,第六卷、七卷為《雍草》,第八卷為《稅雲草》,而以詩餘附焉,第九卷為《律陶》,集陶詩為五言律也;第十卷為《集杜》;第十一卷為《集唐》,亦皆五言律。據《後跋》雲,尚有七律集句,未經編入雲。
△《懻�娓濉貳に木恚ㄉ攣餮哺Р山�荊�
國朝白乃貞撰。乃貞字廉叔,號蕊淵,順治壬辰進士,官翰林院檢討。其詩敘述真樸,不加文飾,故餘恂《序》以為善學香山,蓋舉其近似者爾。
△《堪齋詩存》·八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國朝顧大申撰。大申字震雉,一字見山,華亭人。順治壬辰進士,官至工部郎中。大申初與同郡王廣心、周茂源、宋徵輿諸人唱和,後又與施閏章相酬答,所作有《鶴巢集》,又有《燕京倡和》及《泗亭》諸集。後自刪併為此集,故曰《詩存》。陳伯璣撰《國雅集》,稱其樂府,於古人可謂毫髮無遺憾;七律高華,可追王、李。今觀其集,大抵襲明七子之餘風,可追王、李,庶乎近之?至於“樂府”則談何容易也。
△《學源堂文集》·十八卷(直隸總督採進本)
國朝郭棻撰。棻字快圃,清苑人。順治壬辰進士,官至翰林院侍讀學士。其文頗為華贍,惟酬應之作太多,未免失於刪汰。棻曾修《畿輔志》及《保定府志》,今集內所載星野、沿革等說,皆《志》中之文,蓋用《鄂州小集》載《新安志·序》之例也。
△《蓮龕集》·十五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李來泰撰。來泰字仲章,號石臺,臨川人。順治壬辰進士,官工部虞衡司主事。康熙己未,召試博學鴻詞,授翰林院侍講。其制藝才藻富豔,有幾社之餘風,詩、古文則不逮也。
△《司勳五種集》·二十卷(副都御史黃登賢家藏本)
國朝王士祿撰。士祿有《讀史蒙拾》,已著錄。是集一曰《表餘堂詩存》二卷,一曰《十笏草堂詩選》九卷,一曰《辛甲集》七卷,一曰《上浮集》二卷,皆古今體詩;一曰《炊聞卮語》二卷,則詞也。然《表餘堂詩存》未刻,刻者實止四種耳。
△《天延閣詩前集》·十六卷、《後集》·十三卷、附《花果會唱和時》·一卷、《贈言集》·四卷(內府藏本)
國朝梅清撰。清字淵公,號瞿山,宣城人,順治甲午舉人。是編分前後二集,前集分十六編:一曰《樂府》,二曰《稼園草》,三曰《新田集》,四曰《燕徵草》,五曰《宛東草》,六曰《休夏草》,七曰《驅塵集》,八曰《越遊草》,九曰《匣琴集》,十曰《寒江集》,十一曰《歸舟集》,十二曰《岳雲集》,十三曰《梅花溪上集》,十四曰《雪廬草》,十五曰《菊間草》,十六曰《唱和詩》,以一集為一卷,卷各有序。後集編年分十三卷,自康熙甲寅至戊辰,或以一年為一卷,或以二年為一卷。末附《花果會唱和詩》一卷,《贈言》四卷,則皆同人宴遊酬答之作也。
△《瞿山詩略》·三十三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國朝梅清撰。清舊刻有《天延閣前後集》,皆七十以前之作,版毀於火,故又取未刻三卷合而編之,以成此本。
△《飲和堂集》·二十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姚夔撰。夔字胄師,號成葊,山陰人。順治甲午舉人,官安化縣知縣。是集,凡詩十三卷,曰《梅軒草》、《公車草》、《歷遊草》、《天都草》、《金谿草》、《金谿又草》、《叱馭草》、《思唐草》、《思唐又草》、《三草》、《四草》、《五草》、《東行草》,每一集為一卷,雜文八卷,則分體編次。其詩流易有餘,頗傷圓熟,文亦肉多於骨,若《十二種功德連珠》等作,尤墮入纖巧一派矣。
△《涑亭詩略》·一卷(福建巡撫採進本)
國朝林堯光撰。堯光字覲伯,莆田人。順治中,以選拔貢生官行人司行人。
近鄭王臣選《莆風清籟集》,謂堯光伯仲詩,各臻妙境,而堯光尤秀拔,當為馬氏白眉,然所作亦頗涉纖麗,於元人蹊徑為近也。
△《浣亭詩略》·二卷、《浣亭歸來吟》·一卷、附《山姜花埡長短句》·一卷(福建巡撫採進本)
國朝林堯華撰。堯華字開伯,莆田人。順治甲午舉人,官榆次縣知縣。是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