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呂元善撰。蓋因史鶚、胡繼先二家舊本為之訂補。未脫稿而元善殉寇難。
其子兆祥、孫逢時,乃續成之。所載孟廟事蹟。每卷之中又各分三子卷,凡二十一類。每類前為四言贊一首,紀載頗詳。而體例標目,俱未能雅馴。
△《宗聖志》·十二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明呂兆祥撰。案曾子祠墓皆在今山東嘉祥縣。嘉靖中,詔錄其後為五經博士世襲。求得其裔孫賢粹,居江西之永豐。令還嘉祥,世守祠廟。而歷代崇祀本末,記載未備。兆祥始修訂成書。卷一為《像圖志》,卷二為《世家志》,卷三、卷四為《追崇志》,卷五、卷六為《恩典志》,卷七、卷八為《事蹟志》,卷九至卷十二為《藝文志》。書成於崇禎中,而《世家志》述其譜系,乃載及國朝康熙中事,《恩典志》內亦載及順治初年,不知何人所增,蓋非盡兆祥之舊矣。
△《陋巷志》·八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呂兆祥撰。顏子陋巷,相傳在曲阜孔廟東北六百步,舊無記載。正德中,提學副使陳鎬始為作志。萬曆中,御史楊光訓又續編輯之。而兆祥是編蓋因二家之本,重為訂定。所載皆歷代崇祀典禮,而冠以《退省》、《從行》諸圖。
△《東野志》·四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舊本題海鹽呂兆祥撰,裔孫東野武訂。考兆祥與武皆明末人。而是編二卷之末附錄順治、康熙中奏議,詳載聖祖仁皇帝恩授東野沛然為五經博士。蓋即沛然因兆祥舊志稍為續補也。前有呂化舜、方應祥《原序》。而《粘本盛跋》則作於康熙壬寅,《陳良謨序》則作於康熙丙寅,亦續刻所加也。考《元和姓纂》載,伯禽少子別為東野氏,則東野氏系出周公,更無疑義。世承厥職,原非濫膺。惟是所敘世譜,稱第三代生二子,長暉次晞;六代生二子,長縉次紳。其人皆在春秋以前,則兄弟聯名已在應��⒂﹁持�啊S侄���白冢�短鎦惺ご��粢園蠶攘椋�虼蠓蛑�碸剎喚�都搖J��藍�盎瘢�只竦攏�虐自疲�蟣鷙乓鴨�墩焦�6��淮��爸剩�獬�鷳常�鶴有�祝�莒抖�狻J潛鸌宀槐仂短�罰��焦��┥醒遊忪瘛8瞧纂褐�В�爬醇床灰凰怠K韭砬ㄐ鷂宓凼老擔���朐丶疇龜酢6�拙右鬃孕鶚老擔�嚶搿蹲蟠�廢轡ァ<竊匾焱��灘蛔愎忠病�
△《孔子年譜綱目》·一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夏洪基撰。洪基字元開,高郵人。其書成於崇禎中。於先聖事蹟,分年編輯。各提其要為綱,而詳載其事為目。於諸書異同,稍有訂正,而亦未一一精核也。
△《孔門弟子傳略》·二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夏洪基撰。其書合《家語》、《史記》所載孔門弟子,得八十人。卷首《凡例》稱,《家語·弟子解》止記姓名邑里,而言行散見別卷。《史記》雜撮經書,語無倫次。《四書人物考》及《備考》收錄群書,龐亂無紀。是編各傳首敘聖賢教學,次及行事,終以評語。於經史典確者大書,列為正傳。事瑣文異者小書附焉。妄誕者雜錄備覽。其搜擇頗勤。然《論語》、《禮記》之文,人人習讀,亦一字一句備錄不遺,未免冗贅。卷末附錄者九人,為仲孫何忌、仲孫說、左丘明、伯魚、子思、孟子、顏涿聚、公罔之裘、序點,其辨仲孫說與南宮适為二人,顏涿聚與顏讎由為二人,《論語》左丘明與傳《春秋》者為一人,皆為典核。至公伯寮之列於弟子,雖據《史記》,然明代已罷其祀,洪基仍濫載入,則不免失考也。
△《聖門志考略》·二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不著撰人名氏。惟書中自稱其名曰淐。“檜樹”一條後稱崇禎三年庚午春,隨其大父登岱,詣孔林。“祀典”一條後稱康熙八年以廷對留京,則國朝人也。
而考康熙庚戌進士題名碑,是科無名淐者,殆貢生也。其書雜抄闕里諸志為之,殊不足以資考證。
△《闕里廣志》·二十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國朝宋際、李慶長同撰。際字峨修,慶長字簡臣,俱松江人。《闕里志》自前明陳鎬後,屢有修輯,皆蕪雜不足觀。康熙十二年,際為孔廟司樂,慶長為典籍,相與搜求典故,因舊志而增損之。分《影象》、《世家》、《禮樂》、《林廟》、《山川》、《古蹟》、《恩典》、《弟子》、《職官》、《聖裔》、《賢裔》、《藝文》十二門。所載於故實較詳,然亦不能有所考訂也。
△《三遷志》·十二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國朝孟衍泰、王特選、仲蘊錦同撰。書成於康熙壬寅。以呂元善舊志歲久漶漫,而國朝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