惺彼�旨牽�渥郵傺羲�桃病�
△《鑑勞錄》·一卷(山西巡撫採進本)
明孫傳庭撰。傳庭字伯雅(小說或書其名為傅庭,字之誤也),代州鎮武衛人,萬曆已未進士,官至兵部尚書,督師徵流寇,沒於柿園之戰,事蹟具《明史》本傳。傳庭自崇禎九年三月受命撫秦,至十一年十二月,其間攘寇清屯,自以為所有勞績,無不仰邀帝鑑。隨時紀錄,積以成帙,因題曰《鑑勞錄》。卷前後俱有傳庭《自識》語,知當時業經付梓,今惟存抄本耳。傳庭以功高叢忌數語,為樞部督過。雖朝命賜褒,廢格不行,卒以蜚語被逮。觀於是編,可以見明政之不綱矣。
△《定變錄》·六卷(浙江鄭大節家藏本)
明許徽編。凡六種,皆副都御史銅梁張佳允事蹟也。《滑縣擒盜記》一卷,黎陽盧柟撰。《靖皖紀事》一卷,雲間莫如忠撰。《宣撫降罰記》一卷,太原王道行撰。《定浙二亂志》一卷,吳郡王世貞撰。《浙鎮民變傳》一卷,姑蘇錢有威撰。《浙鎮兵變始末》一卷,山陰鄭舜民撰。其中關於浙江者三。徽,浙人也,故序而匯梓焉。
△《南征紀略》·二卷(編修勵守謙家藏本)
國朝孫廷銓撰。廷銓字伯度,又字次道,益都人。前明崇禎庚辰進士。入國朝,官至大學士,諡文定。順治辛卯,廷銓奉使祭告禹陵及南海。此乃其紀程之書。上卷自出都至杭州,下卷自杭州至會稽,迄南祀畢而止。其間遊覽古蹟,多因以追論史事。同時酬贈諸詩,亦並載其間。
△《李贅》·一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國朝胡文學撰。文學有《疏稿》,已著錄。是編乃其為真定推官日,自敘其政績十八事。推官稱司李,故題曰《李贅》。每事多先舉古人遺蹟一二條,而後自敘,使若先後媲美者。縱言不盡誣,亦頗嫌於自譽也。
△《蜀道驛程記》·二卷(內府藏本)
國朝王士禎撰。士禎有《古歡錄》,已著錄。康熙壬子,士禎為四川鄉試正考官,記其來往所經。上卷自京至成都,下卷自成都至河南新鄉縣止。蓋士禎是年於新鄉聞訃旋里,未及還京故也。中多辨證古事,較士禎他行記頗為精核。蓋他行記一時筆錄,此則越二十年至康熙辛未始補成之。檢閱修改,歷時既久,考訂自為詳密耳。
△《南來志》·一卷(內府藏本)
國朝王士禎撰。是編乃康熙甲子士禎官少詹事時奉使祭告南海,記其驛程所經。全仿范成大《吳船錄》體。所載自京師至廣州而止,故曰“南來”。
△《北歸志》·一卷(內府藏本)
國朝王士禎撰。是書乃士禎於康熙乙丑二月至廣州,四月初一日始還,記其歸途所經,至六月十六日至其家新城而止。是時其父與敕猶在,以便途歸省也。
所記山水名勝,較《南來志》為詳。蓋使事已竣,沿途得以遊覽雲。
△《秦蜀驛程後記》·二卷(內府藏本)
國朝王士禎撰。康熙丙子,士禎以戶部左侍郎奉使祭告西嶽、西鎮、江瀆,續記其往返所經,為此書。上卷自京至華陰,迂道至汧陽吳山,所謂西鎮也。由汧陽乃至成都。下卷自成都至其家新城止。
△《粵遊日記》·一卷(山東巡撫採進本)
國朝王鉞撰。鉞號任庵,諸城人,順治己亥進士,官廣東西寧縣知縣。是編為其《世德堂遺書》之第二種,記其自家赴西寧任時途中所經。始於康熙己酉正月二十四日,終於四月初八日。仿陸游《入蜀記》之體,案日記載。敘述頗簡潔,而無所考證。
△《使琉球記》·一卷(大學士英廉購進本)
國朝張學禮撰。學禮字立庵,鑲藍旗漢軍,官至廣西道監察御史。是編乃康熙元年學禮以兵科副理事官與行人司行人王垓奉使冊封琉球國王時所記。前敘請封遣使始末及往來道路之險。後為《中山紀略》,則載其土風也。時琉球國王尚質,繳故明敕印,舉國內附,故學禮等有是役。蓋國家遣使東瀛,此為始事雲。
△《治禾紀略》·五卷(內府藏本)
國朝盧崇興撰。崇興字鬥瞻,廣寧人。康熙二年官嘉興府知府,尋遷臺州巡道。因輯其在郡文移條約讞語及禾民籲留狀牒,合為此編。
△《粵西偶記》·一卷(大學士英廉購進本)
國朝陸祚蕃撰。祚蕃字武園,平湖人,康熙癸丑進士,官至貴州貴東道。是編多述其督學廣西時道路險阻之苦及為守土有司所不禮事。大抵皆瑣屑細故,不足紀載者也。
△《海岱日記》·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