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啊,為什麼不跟著有飯吃的大佬混。
因此兀突骨變成了益州的先鋒,對於文臣來說,這種腦子有問題,但是非常能打,而且很好掌握的武將其實挺需要的。
到後來大勢所趨之下,基本上就是在碾壓地圖,被張肅等人攛掇起來的南蠻最後一個個的被拍死,沒被拍死的都在這一戰之中逐漸的折服在了張肅等人的氣魄之下。
當然在張松看來更多的其實是跟著益州混有飯吃,這群蠻人越往南越不會種田,連個地都整不平整,簡直是人類之恥。
所以越往後收服起來也就越發的容易,最後張松等人發現其實他們已經打出了永昌郡了,不過地圖什麼的,都到這個時候了,怎麼可能是我們打到別的國家去了,肯定是地圖畫錯了。
有句話是怎麼說的呢?對了,腳踏之處便是帝國領土,長槍所向便是帝國邊疆,你怎麼說我們打到別的國家去了,明明是地圖畫錯了好吧,而且就算地圖沒錯,也是蠻子歸化於漢室自帶的領土啊。
所以打出永昌郡之後張松等人依舊在往南,往西,往東打,反正今年他們是不準備回去了,繼續戰爭的話,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劉璋想要罵他們也罵不到。
可要是打完永昌郡,完成平定益州南部的任務就回去了,那可真就要悲劇了,張松等人用膝蓋想都知道劉璋現在還在因為打不了匈奴而窩火,還是等打完蠻子重新勘定地圖之後再說吧。
總之打出永昌郡,進入緬甸之後,張松等人便一邊開始調查,一邊開始尋找適合的理由,反正當初益州高層所有的文武都參與了這一事件,靠著欺上瞞下的手段,將益州數年的存糧全部掏走。
也虧有這麼多的存糧,否則打到緬甸的時候,益州軍早就該斷炊了,要知道從劉焉成為州牧,到劉璋上臺,再到現在,益州積攢下來的糧草可不是鬧著玩的。
而就這麼一次出擊,張松等人直接將府庫基本掏空了,也正因為有這堪稱海量的糧食才能一路打到緬甸,而且軍力越打越強,當然糧食消耗也越來越大。
畢竟總有一些蠻子以友軍的名義來幫忙,這種人,武器裝備可以讓他們自帶,但是糧食不能也讓他們自負吧,所以分管後勤的王累一開始抱著“敞開吃,就當拉攏友軍”的想法,結果這大軍越滾越大,蠻子叛亂不就是為了吃飯嗎?
所謂的壓迫,那基本上都是上層的事,吃不飽才是大問題,所以不少之前還跟著叛亂的蠻子直接倒戈跟著益州軍打別的蠻子,反正跟誰打不是打啊,為什麼不找一個更好的靠山。
這種扯淡的想法,讓益州軍的兵力直線上升,甚至於王累不得已只允許招納優秀的蠻軍,益州糧食是不缺,但也不是大風颳來的啊,益州南部那鬼地方,蠻子沒有百萬才怪了。
還是之前那句話,南蠻人和漢人戰鬥力的差距不是個人素質,也不是信念,完全是組織力,所以王累的辦法也刷不下去太多的人,結果一路滾到緬甸,益州軍和蠻軍總計都有八萬人了。
這八萬人除了軍陣排程差點,戰鬥力還是不錯的,尤其是像兀突骨,木鹿大王的本部,硬抗一路漢軍精銳沒有任何問題,再加上孟獲的十三洞精銳,這戰鬥力還是可以保證的。
配合上張松,黃權這群人的智力,以及五個內氣離體級別的高手,這一路大軍說實話一點都不弱,同樣這也是張任等人打到緬甸之後,明知道打出國界,還敢繼續往出打的底氣。
畢竟回去了捱罵,在外面每打一寸土地,都是實打實開疆擴土的功業,以後老了可都是給子孫後代吹噓的本錢。
不過打到這裡之後益州文武其實也都明白了形勢,這附近確實沒有什麼強大的國家,但是距離益州著實有些遠了,一旦戰敗,那可就是一場慘敗。
畢竟這補給一趟實在是太遠了,就算有從劉備那邊購入的水泥進行修築道路,從益州轉運一次糧食過來都需要三個月,這要是被人在糧草上動了手腳,那可真就有可能死無葬身之地。
現在聽到百乘王朝,也就是身毒說是需要自己幫忙,張肅壞水瞬間就翻了上來,現在佔領的地區都不怎麼適合種田,而不管是從哪裡獲知的情報看來身毒都是一個非常富裕的地方。
那麼將益州軍嫁接到身毒上面,像當初戊己校尉將自己嫁接在西域三十六國上一樣,靠著吸取三十六國的錢糧經濟養活自己的大軍,然後靠著這種方式壯大起來的軍力鎮壓西域三十六國。
這個點子出現之後,張肅就止不住繼續往下思考,西域三十六國嘴上說是獨立的國家,但是實際上什麼情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