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在大家最終極的想法都是一樣的情況下,也很難做到同心協力,畢竟到達山頂的想法一致,不代表上山的路線一致,也不代表攜帶的物資,揹負的重量一樣,所以同心協力從一開始就是個偽命題。
反倒是將校那邊還能更為直白一些,存在一些被矇蔽的可能,當然這種矇蔽是真是假,其實政院這邊也都清楚。
比方說之前趙雲面對的那件事,說的很清楚,但政院所有人都清楚趙雲其實已經屬於避重就輕了,只是大家還能看過去,所以不會去特意追究,恆河啥情況,政院誰心裡沒數啊。
更何況趙雲直接飛回來,然後沒再去恆河其實也已經算是表態——弟兄們也不容易,畢竟追隨了這麼多年,這次我認了這鍋,政院的哥們也別追究了,我人短時間也不去恆河了,再出么蛾子,認打認罰。
這態度已經很端正了,所以之後誰也沒提這事,陳曦也就是和李優、白起、韓信三個傢伙吐槽了一下,後面真要說其實也沒動,只是以那些人的貪慾設局,接住了,那就是命不該絕,接不住,那就是命該如此。
從這點說的話,趙雲在這件事上的表現已經屬於冷靜有加,且處理得當,外加還給了弟兄們體面,更重要的是,趙雲已經成功抽身了,後續再出事,趙雲不擋著,那些人也怪不到趙雲了,畢竟第一個出問題,被爆出來的時候,趙雲直接眉頭不帶皺的,將事情給平了。
這樣的大哥,你還想怎麼樣?
哪怕這事確實是恰逢其會,但不管怎麼說,趙雲的表現夠可以了吧,恆河的弟兄們不能說趙雲不夠義氣吧,之前那事就算不是伏殺欽差,也差不多是設局陷害,是真正要死人的!
趙雲抽身之後,整個恆河真正有可能被反綁架的也就張飛和于禁了,這也是關羽之前當機立斷將張飛等人送往東歐的原因,除了讓他們逮住機會練手晉升大軍團指揮,還有一半以上的原因在於關羽真的啥都知道。
結果剛張飛剛過去,皇甫嵩就給送來了這麼一封信,法正看完那真就是一個不驚反喜,這可真就是一步到位,好好給張飛上一課,起碼北歐那邊捱了一次,後面多少會有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