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仁德,對於曹操,孫策這種有志向的人來說自然而然就是一種羞辱,很明顯劉備從一開始就沒有將他們當作對手,而正如當年的祭壇上的誓言那般,低聲傳唱在大漢朝的便是,我劉備的對手只有歷史!
雖說劉備從來沒有說過不將袁紹,曹操,孫策等人當作對手,但是現在展現出來的事實便是如此,對方著眼的已經不再是天下諸侯,而是超脫歷史的先賢聖者。
至於一戰而定天下,準備太長,曹操政府和孫策政府百姓認可度的問題,說實話,陳曦從來沒有放在心上,因為不管是曹操還是孫策,在劉備還活著的時候,都不會也不敢打出分裂的旗號,這個禁忌除了二貨沒人會碰!
天下最強的勢力,不管怎麼說現在都是劉姓宗室,漢室的政權最多也就是換一個皇帝,天下依舊是漢室的天下,就算曹操和孫策膽子大,他們也不會去做裂土稱王這種事情。
同樣,只要曹孫兩人不裂土稱王,那所謂的曹操政府和孫策政府就是一個笑話,到最後劉備將兩個人一戰擊潰,大一統漢室政府只是換了各地區的官員,壓根就不用在意所謂的民心。
不存在所謂的秦國滅趙國,就是一個換地方官員而已,漢朝還是漢朝,陳曦就不信周瑜和荀彧的發展政策能比他們這邊還好,超過時代兩千年的眼光,要是在發展上還讓古人給擊敗了,送把刀,自裁吧。
因而,至始自終。陳曦根本不在意自己變強的同時曹操和孫策也在變強這個事實,畢竟自己變強的更快更穩定,也有更多的時間來預處理以後將要發生的事情。
現在劉備和袁譚,曹操,孫策三方人口比。也就是冷兵器時代的戰爭潛力比差不多是對半,要打也不是不能打,但是壓根不划算,原本對袁紹之戰都不應該這麼開啟,結果萬事不可能皆是如意。
當然到現在以來陳曦最確定的一點是歷史慣性基本已經被自己玩崩了,所以他就更淡定了。慢慢搞平內部,不斷的發展,吞掉袁譚後,將戰爭實力比直接推到三比二以上,上手直接吊打曹操和孫策。
同樣戰亂年間修建某些工程也更為省事。至少和平年代某些不合規定,不合律法,不合常理的做法,都能直接上手,大不了惡劣一點!
打完國內建設也差不多就結束了,之後哪怕是開殖民,大漢朝都有個幾千萬人口可以玩,主體民族漢族比十八世紀的英法主體民族還多。在哪裡開不起殖民同化?就當是對著世界地圖圈地了!
也正因此,陳曦一般都是扼殺掉會大規模毀滅人口的手段,這個時代沒什麼比人口更珍惜的資源。普通百姓是沒有侵略性和殖民能力,但是世家呢?某些能在本土幹出天怒人怨之事的世家呢?
踢出去禍害殖民地去吧,那地方隨便你禍害,你就是將那裡禍害一空,陳曦也是眼不見心不煩,有能耐隔個兩百年你來反攻中原。陳曦還就不信了。
一個頂級世家完整的踢出去,算僕人私兵。少說五六萬人,殖民一個小國都夠了。漢末大漢朝別的不多就是世家多,而且還各有各的流派。
你們實力差不多啊,你們的家學都衝突啊,而且在本國還要被打壓,好啊,你們去殖民吧!
有能耐你將你們的家學變成殖民國國學國教,你們不都覺得自家家學最厲害嗎,大漢朝給你們一人發一個國家,讓你們去證明哪一家厲害,全球圈地運動,讓你們見識一下中原之外的廣闊。
上面的想法是不很美好,是不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是不是武力上也確實能做到,大船隊航海經驗攢著攢著也就有了是吧,但是這些全基於一點,那就是人口!
不解決人口問題,這些都是空想,只要解決人口問題,很多麻煩都不再是麻煩,世家不滿那就滾,滾出中原,有能耐去做草頭王,更有能耐你就來反攻中原!
可以說曹操和孫策就是陳曦的嘗試,這兩個人放在別的時代絕對都是英雄級別的人物,只是可惜撞上了這種時代,有一個更強者將他們壓的翻不了身。
陳曦希望的是當劉備實力急劇膨脹,膨脹到讓孫策和曹操已經明白絕無勝算,但是他們本身對於民族百姓相較於漢末的官員卻又在事實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這種情況下,被劉備擊敗那是必須的,但是殺他們確實又沒有必要,不殺他們,他們的危險性又實在太大,那麼流放就成了最適合的做法。
不管是孫策和曹操的人格魅力,就算是失敗了也絕對會有無數人追隨,而這些追隨的人當中有能力,但是卻被眼界束縛的人絕對不在少數!
將這群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