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公主很不錯啊,有明辨是非,還知道如何用人,完全算不上惰政啊,為上者知人善用就差不多了,長公主都很好了,更糟的我都見多了,陳曦不也是能偷懶就偷懶嗎?習慣就好,習慣就好。”劉備一副我見多識廣,這種事情根本不算什麼。
曹操有心解釋,但是看了一下自己後面那一排人,硬是不知道該說什麼,解釋個鬼啊,身後這群人更嚴重,可就算是這樣,這群人照樣撐起來了一箇中原霸主的劉玄德。
“行了,行了,這件事就這樣吧,長公主畢竟是女子,按子川那種約束就行了。”劉備再次傳音給曹操,表示就這樣算了,這根本不算是惰政好吧,我身後一群這種人我都沒管。
作為劉姓皇室,劉備對於劉桐的要求就是,能體恤民力,能明辨是非,這就夠了,知人善用都不重要,至於其他的事情願意幹就幹,不願意幹就拉到,漢帝國幾千萬人,還找不到個能幹活的。
劉備和曹操的心態完全不一樣,劉備本身就被一群人帶偏了,現在完全是抱著富養女兒的心態去面對劉桐,只要求不要長歪了就行了,這個國家有朝堂這麼多人看著,肯定會越做越大。
至於是否親政,是否好好幹活,劉備真不在意。
陳曦當年都說的很明確了,為人主,知人善任即可,吃喝玩樂那是私事,因為吃喝玩樂導致國家完蛋,大臣的鍋怕是多過皇帝的鍋。
靠著這套知人善用的理論,劉備成功掃平中原,自然將之奉若圭臬,加之劉備是劉姓皇室,又是親手掃平了天下,看待劉桐其實和地主老財看自家侄女一樣。
只不過這種感覺放大點就成了現在這種,劉備完全不覺得劉桐不幹活有什麼不對,公主嘛,不需要揹負太多,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是了,在場這麼多人,一半乃至一大半不幹活,都能國泰民安。
反正現在能幹活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實際上劉備現在和劉桐的認知差不多,他發現這朝堂上有能力的人,而且能幹活的人實在是太多了,這還不算現在在國外的那票子人,否則的話,組個三班倒的隊伍都有富裕。
劉備心下估計了一下,這群人之中能名垂千古的可能也就是那幾個傢伙,但架不住每一個都高過歷史上處於這個位置的官員的平均水品,這真的是普遍性水平超標,這就很可怕了。
這也是統一之後,劉備覺得陳曦提議分封是很有道理的原因,這麼多人才,總不能冷藏的冷藏,拿下的拿下,那不是太過可惜了嗎?
消耗在中原這片地方,還不如將他們弄出去給國家擴土開疆,至少這樣一方面讓這些人能一展所長,不會對國家生出怨望之心,另一方面也能給後人留下更多資產。
因而以現在漢室渾厚的人才積累,劉備完全不覺得有人摸魚會有什麼什麼太大的影響,準確的說他手下一直有人在摸魚,而且還不是一個兩個,不過只要不影響大局,劉備完全是睜隻眼閉隻眼的。
更何況劉桐這種年輕公主,代入地主老財的劉備真就當做族女來養的,現在家大業大,不怕,就當閨女養就是了,只要不長歪,隨便折騰都行,這算是什麼事,富養閨女咋了,不服氣?
區區不想幹活而已,這是事?完全不是,這麼多能臣幹吏,我家族女不想幹活,你想說啥?
因而劉備看的很開,根本不在乎劉桐不幹活這件事,確定劉桐其實很聰明,知道該怎麼做就是了,其他的他根本不在乎。
可以說這是劉備和曹操對待這件事最大的不同。
曹操從奸雄轉變成能臣之後,很自然的將對於漢室的忠心就轉移到了坐在主位上的劉桐身上。
這是一種很自然的慣性,哪怕曹操再認為劉桐攝政不合理,但只要劉桐攝政,作為一個能臣,他就會以真正的攝政者所需要的有的素質去要求劉桐,這是為人臣為主公盡職盡責的一種本能。
也就是所謂的在其位謀其政,既然你劉桐接任了攝政這個工作,那麼你就要拿出皇帝的氣度和能力來幹活,裝死,裝死是不行的!
Ps:書友們,我是墳土荒草,推薦一款免費小說App,支援小說下載、聽書、零廣告、多種閱讀模式。請您關注微信公眾號:dazhuzaiyuedu(長按三秒複製)書友們快關注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