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錢可能足夠讓曹孫在這種危難之中,成就帝國,但是袁家不行,袁家的本錢不夠了。網
這個時代成就帝國,和醞釀了上百年,其他家族裂土分茅一一建國,成就完整漢文化圈的情況完全不同,兩百年後一個文化圈成就兩個帝國,和文化圈還沒有成就的時候成就兩個帝國,完全是兩個概念。
袁譚很清楚,如果曹孫在這裡,哪怕是曹孫現在能忍住,等他們壯大起來之後也忍不住,畢竟曹孫是一個勢力的代表,他們不僅僅代表著個人的利益,還代表著他們整個團體的利益。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野心也是隨著權勢的增長而增長的,人心不可試,陳曦不傻,自然不會去賭所謂的個人德操,沒用的,到了那一步,就算是不想做,也不可能不做了。
曹孫不可能來此,那麼就只能是袁家了,實力有欠缺,但底子還在,在背後有輸血的情況下,拉住羅馬西北部分並不是不可能,而且也能免於東歐平原被羅馬侵佔。
至於說多難興邦,那是實話,但有一個前提條件是這個災難沒有超過承受上限,而且國家本身基礎雄厚,而袁家在那個位置,怕是隻能用來作為阻擋羅馬從北方下手的一道防線。
許攸等人又不是傻瓜,稍微計算一下就明白,一旦自家暴露,將會面對什麼程度的兵鋒,四到六個鷹旗軍團,以及超過十個蠻子軍團,這種規模根本就是袁家不能承受之痛。
然而這種事情即將在安息倒下之後發生,更糟心的是,漢室內部的那些世家,還在扯皮,袁譚就想問一句,我在外面拼死拼活,就一個不讓你們扯後腿的要求,你們都沒辦法達成?
你們到底想要啥,能不能直接說出來,我袁家有對不起你們的地方?你們知不知道如果東歐平原暴露了,羅馬就算自己佔領不了,也要往那裡砸上十個左右的鷹旗軍團和大量的蠻子。
到時候老袁家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退出東歐平原,滾回思召城,反正地盤夠大,那片地方不要了,烏拉爾山脈以東也足夠袁家活著了。
要麼就是按照陳曦的規劃,在東歐平原和羅馬死撐,撐到羅馬累了退回去,問題在於袁家撐得住嗎?
撐不住,袁譚可以摸著良心說,根本撐不住,如果有背後漢帝國給輸血的話,袁家可能還能撐住,然而現在連輸血的血管都沒有建立起來,到時候一個袁家硬頂羅馬主力?
袁譚只想說一句,你們實在是太能看得起我們袁家了,我家要是能頂住羅馬,之前那些丟人的事情我家一個都不幹,默默的看你們扯皮就是了,然而頂不住,完全頂不住!
這次袁譚已經想好了,自己坑蒙拐騙偷拿到的那些人口在其他人看來可能非常多,但要是用來對抗羅馬,那就是說笑,如果這次他做到這個份上,漢室的輸血管還是沒有解決的話,東歐平原就放棄吧。
到時候被羅馬發覺,佔領就佔領吧,強過漢室就強過漢室吧,自家做到這種程度也該夠了,父仇,家恨為了那句承諾,我差不多都放棄了,當年在幽州的時候,匈奴南下,我袁家二話沒說頂在第一線,劉備要借道,我也借了。
中間多少仇恨,我袁譚一句話沒提,直接離開了幽州,選擇西進,而西進計劃,我得到了什麼?
諸夏一體,擴土開疆,一致對外,裂土分茅,這些話確實觸動了我,而且在思召城建土的時候,你們要出兵,我袁譚親自去了。
說一句老實話,我到底為的是什麼,難道都是眼瞎,私慾,公心?我又不是聖人,而如果是聖人的話,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是什麼意思懂不懂,我也是凡人。
袁家有私慾,但在國家層面該做的事情我們一個都沒少,放縱袁家?笑話,你看看陳曦敢不敢讓曹孫分封這裡,都不是聖人,就別站在道德制高點來說這話。
這一次了結了和公孫家仇怨,將諸夏大義擺在檯面上之後,如果漢室還是這個情況,那麼袁譚覺得自己就有必要做好率領大軍在東歐平原和羅馬大戰一場,折損十餘萬,大敗而歸的準備。
不過做完之後,心也就涼了,第一個封建的,第一個站出來的,第一個在父仇之下承認諸夏一致的,落到那種情況,那還維護個屁的大義,誰愛做這件事,誰去做吧,本身就吃力不討好,隨他們去吧。
至於說羅馬發覺了東歐平原的意義,並且佔住了開始擴張,國內鞭長莫及什麼的,袁譚只想說一句,到時候思召劍挖出來送給劉備,袁家不遷,死這裡算是當年眼瞎,讓後人引以為鑑算了。
到時候後人讀史,到底是覺得袁家是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