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1 / 4)

的留學人員之外,還有學習政治、經濟、醫學等先進技術的人員,包括後來日本著名的政治家西周和醫學家林研海等等。

派出留學生的同時,幕府又向法、美、荷訂購了數艘大型軍艦。其中從荷蘭訂購的“開陽”號軍艦排水量達2590噸,裝有180毫米克虜伯炮18門、30磅炮8門,是當時遠東最強大的戰艦,在1866年歸國,成為幕府海軍的旗艦。除了從外國訂購的軍艦之外,幕府還在石川島建造了日本的第一艘自造蒸汽軍艦——“千代田形”號(138噸,30磅炮1門,6磅炮2門)。

幕府海軍經過十多年的建立,至此已經有聲有色,擁有了包括軍艦、船廠、學校以及海軍人才在內的全套海軍規制。這一時期差不多也是中國洋務派“自強”、“求富”的改良運動剛剛開始的時候。第二次鴉片戰爭宣告大清國“拒之於水不如拒之於陸”的傳統海防方針徹底破產,洋務派開始“師”英法等國軍艦大炮的“長技”,阿思本艦隊事件正發生在此時(1863年)。中日近代海軍創立伊始,可以說是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的。

德川幕府改革軍制、建立近代海軍的同時,薩摩、長州、土佐、佐賀、水戶、廣島等藩也實施了類似的改革,主要是購買軍艦、大炮和其他西洋兵器,以及派人去英法留學。位於九州島西北的佐賀藩開此風氣之先,從1835年起就熱衷於學習西洋技術,製造槍炮,購買軍艦,很快就建立起一支僅次於幕府的海軍。

在民風剽悍驍勇、有悠久的航海歷史和海外貿易傳統的薩摩藩,在藩主島津齊彬的操辦下,更是熱衷於研究西洋軍事學,向英法派遣留學生,從國外購置了“春日”、“乾行”等多艘軍艦。島津齊彬以崇尚西洋技術而著稱於世,早在1847年就組織學者翻譯了日本最早的西洋蒸汽機技術書《水蒸船說略》。他還在鹿兒島建設了日本最初的反射爐、鍊鐵爐、軍工廠、蒸汽機械製造所。受此種風氣的影響,薩摩藩可謂人才濟濟,在被稱為“精忠組”的薩摩革新派中,就有後來日本維新運動的核心人物西鄉吉之助(西鄉隆盛)和大久保一藏(大久保利通)等人。

另一個積極改革的雄藩是長州藩(今本州島西南山口縣一帶),雖然這裡主張排外主義的“攘夷論”橫行,洋學風氣不盛,但是卻出現了桂小五郎、高杉晉作、伊藤博文、山縣有朋等後來在明治時期如雷貫耳的名字。面對西方各國入侵日本的危機,這些人主張先攘夷,後開國,在下關海峽炮擊英法荷美四國軍艦,同時把矛頭指向了攘夷不力的幕府,甚至為此在京都刺殺幕臣、發動政變,以致與幕府關係極度惡化,導致了1860年長州維新志士被新撰組刺殺的池田屋事變和長州藩兵攻打皇宮的禁門之變。幕府以此為藉口發動了兩次征討長州的戰爭。

此時的英國駐日公使帕克斯意識到德川幕府政權大勢已去,開始在幕後支援長州、薩摩、土佐、佐賀等西南雄藩,反對幕府,恢復天皇統治,實行從上而下的漸進改革,從中加強英國對日本的影響。

與英國相反,法國駐日公使羅修斯則堅決支援幕府,幫助幕府實行軍事和經濟改革,以在日本建立統一政權。幕府的親法派官員也樂於接受法國的支援。1865年,幕府利用法國貸款100萬美元,在法國技師威爾尼指導下,模仿法國土倫港的造船所,在橫須賀設立了制鐵所,1867年竣工開業。這裡名為制鐵所,實為造船所,明治時期日本海軍的國產主力軍艦都是在這裡建造的,並在20世紀初與橫須賀炮廠合併,成為日本海軍最重要的造船基地——橫須賀海軍工廠。

txt小說上傳分享

影子對手:不真切的現實(6)

就在橫須賀制鐵所成立的同年,由李鴻章、曾國藩倡議興辦的江南製造局也創立於上海,兩年後開始以造船為主。這個時期中國和日本的工業水平是一樣的,無論橫須賀制鐵所還是江南製造總局,不僅沒有西式土木工程技術和建築,連蓋廠房的磚頭、玻璃、水泥都要從外國進口。中國和日本的近代化工業起點都是一窮二白。

除了引進法國技術建設新式工廠外,幕府還向法國貸款600萬美元,從法國購買了大量兵器。陸海軍人員培訓也由法國教官一手包辦。從1866年開始,幕府將築地的軍艦操練所改為講習所,並派海軍士官在“富士山”號軍艦上接受法國教官培訓。順便說一句,同是在1866年,清廷批准了閩浙總督左宗棠的奏摺,在福建馬尾設立總理船政事務衙門,並開設造船廠和水師學堂,此乃中國近代海軍造船和教育之發端。

如今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