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在辰基集團大力培養的官場老人元祐三年狀元李常寧頭上。要不是李基特意送了特效藥給他,救了他一命,這個大器晚成的老狀元差點在中狀元的當年病死於籤書鎮海軍節度判官的任上。為了培養這個十分看好的儲備高官苗子,李基不斷的送政績給他。現在已經是戶部員外郎的他足以承擔這一重大歷史使命了。53歲的老資格也足以憑藉這一個足以名垂千古的不世之功升到戶部尚書的高位了。
廢除人頭稅的提議則被擱置,原因就是太皇太后不想一個人全部都佔了,這個改革,她準備留到哲宗親政之後在推進,給哲宗一個機會收買民心。當然趙煦還沒死,沒人叫他的廟號。皇帝還是皇帝。穿越眾自己人開會還是叫趙煦或哲宗,沒人會習慣稱呼一個沒有親政的皇帝為陛下或官家。在其他人面前,穿越眾稱呼趙熙還是今上、天子等口語。
皇帝知道太皇太后對這個政策的安排十分感到歉疚和不滿,心想這等仁政不應該留給自己邀買人心,應該儘早推行惠及天下百姓。自己雖然是皇帝,但是一點權力都沒有,這樣的好政策都不能推行。對百姓的歉疚和太皇太后的不滿大大的加深了,絲毫沒有看到太皇太后對他的關愛和設想。
穿越眾一邊大吹特吹實物稅改貨幣稅和廢除勞役的好處,一邊安排協調受到損失的大官僚們的生意和田產增收。劉蛟一直關切的皇帝的思想動態也反應到李基案頭。竊聽器和內線的情報已經清楚的告訴穿越眾帝后之爭壓倒了新舊兩黨的爭執。後黨就是舊黨,帝黨就是新黨的劃分早就不符合實際了。為保持自己的安全,李基決定啟動皇帝養成計劃。將仁的定義灌輸給皇帝的老師----呂公著、蘇軾等人。
李基為了從根本上動搖封建主的落後思想,盜版了朱熹的做法,用強有力的出版體系宣傳他寫的四書注,增加的《大學》和《中庸》被抬到《論語》和《孟子》的高度,《禮記》、《chūn秋》、《詩經》、《周易》、《尚書》都被意圖建立自己需要的思想體系的穿越眾重新編篡註解了。圍繞什麼是仁展開了大討論。
蘇軾對穿越眾的舉動很支援,對所有有疑問的官員和學生解釋原由。仁政的實現的預期讓所有收了顧問費的權臣不遺餘力的支援。以前的黨爭奪權勾心鬥角在實現儒家至高理想的面前都是浮雲,物質需求滿足之後,更高階的自我實現yù將權力yù壓制的幾乎想不起來了。
一個廢除勞役的改革就讓他們看到了以前歷朝歷代都沒人看到的一條新路子。改革不再是新瓶裝舊酒的集權手段和文字遊戲,也不是權力再分配的利益鬥爭,而是的確可以惠及絕大多數人的仁政。這個事實擺在所有高官眼前,這就是讀聖賢書長大的官僚支援穿越眾最根本的理由。顧問費反而只是一塊敲門磚和小禮物而已,哪個相公會因為幾十萬貫的年收入,出賣自己的人格和理想?潤滑劑再多也不可能讓齒輪反過來轉嘛。
第七十章 虧本的鑄錢買賣
“朱大人,自從下官元佑三年接受這份差事到今天,豐國監雖然是諸多鑄造銅錢的錢監產量最低的,但是產出的產值最高啊。再怎麼說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您不能一句話就說我虧損國庫,空耗民脂民膏啊。況且虧空的錢監也不止我們一家,全大宋一共16個銅錢錢監又有哪一個不虧的?自從銅價漲至膽水浸銅推廣之後的最高價後就再未創新高,我們鑄造銅錢的成本卻rì益上升,前年的人工物料全都漲價了,自從那個辰基商會開發出了不會出現錫疫的錫器後,錫價也漲價了三成。”
“不是我要裁撤多餘的工匠,你們一年工作9個月,可生產23到25萬貫銅錢,成本從建立時的11萬貫到現在的35萬貫,從每年盈利12萬貫到虧損11萬貫,利潤率從110%變成-32%。這樣的成績你叫我怎麼處理?物料錢是很難節省的,只有從人工上下手了。本來要是說你們虧得少一點,朝廷咬咬牙就過去了。但是虧空這麼多,你要我怎麼寫摺子?沒有廢除你們豐國監就是諸位相公力保的結果,還想留住這麼多人?你不是吃回扣的貪官我知道,但是其他人不知道啊。這種虧損朝廷承受不起啊。你要是不想繼續呆在豐國監這個死地就早點離開,否則一定會讓你後悔的。”
“下官知道大人是為了下官好,但是大人不能看在下官是同年的份上拉下官一把嗎?這豐國監是下官心血所在,一家老小身家xìng命都在上面。實在不能離開啊。”福建路的建州治所建州城豐國監主管監官林芝泉苦苦哀求上司提舉坑冶鑄錢司的朱提舉朱心有大人。
這朱心有朱大人正是抱住了辰基集團這根大粗腿才發現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