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派和遼國投機商人成為了最大的受害者。
1940年初,隨著公路業的大發展,橡膠的需求量急劇增加。同時橡膠也成為眾多工業產品的新興材料,十分熱門。馬車、三輪車、人力車都換上了橡膠輪胎,各個大都市人在布鞋、皮鞋外套一雙膠鞋,稱“套鞋”,再穿上橡皮雨衣,暴雨天也可照常出門。橡膠醫用手套、輸液管、塞子、填充物、防漏塗層和粘合劑等等其它各種橡膠製品更是不計其數。1947年,帝國進口橡膠總額達1億龍元,次年增加到1。8億龍元。
受到生長週期、氣候、土壤等因素的制約,橡膠的生產規模在短期內無法擴大,註定了在一定時期內橡膠價格將持續走高。期貨市場上的橡膠價格,1941年每公斤2元,1942年底猛漲到每公斤10元,1947年4月達到最高峰,每公斤22。5元。新京的橡膠股票也隨之水漲船高。一家新成立的橡膠公司發行100萬元的股票,半小時就被搶購一空;另一家公司發行的股票。最初每股10元,發行不久後就漲到每股180元。
包括遼國、高麗、日本等國際金融資本紛紛在適合橡膠生長的南洋地區設立橡膠公司,而總部則設在新京。便於從這個遠東最大的金融中心融資。據《吳淞江報》估計,從1942年底到1943年初的幾個月裡,南洋地區新成立的橡膠公司有122家,至少有40家總部設在新京。這些公司有些剛剛買地,有些已經把橡膠樹苗種下去了,也有很多是皮包公司。
總部設立在新京的橡膠公司紛紛在報紙上刊登廣告,大肆招徠資金。受到國際金融投機風潮的影響。新京的橡膠股票也大受歡迎。一家叫做“保和橡膠樹公司”的股票,在新京股票交易所的開盤價為每股25元,一個多月後漲至50元。
新京富有的國人和外國人。唯恐失去大好的發財機會,紛紛搶購橡膠股票。新京法院**官說:“1944年,新京市面上出現了一種橡皮股票,沒多時。有錢人競相購買。一些公館太太小姐換首飾,賣鑽戒,轉買股票,如痴如狂。有了錢,還要四面八方託人,始能買到股票。我因做會審官多年,認得經紀人,費了許多力。才買到若干股。買進時30元一股,買進後股票天天漲。最高漲到每股90元。許多外國人知道我有股票,拿著支票簿,盯到門口,只要我肯賣,馬上簽字。”
搶購狂潮讓很多人一夜暴富,更加激起了人們的投機**,以至於股票的實際價格超過票面價值的數倍甚至數十倍。祥茂洋行的刀米仁股票發行價8元,市價66元。牌子老、名聲大的公司隨心所欲地哄抬股價。票面僅100元的匯通商行薛納王股票漲到一千五六百元。
據新京商務總會估計,在橡膠股災爆發之前,國人大約買了80%,在新京的外國人搶購了20%。很多國人不滿足於在新京搶購,還調集資金到新加坡。華商在新京投入的資金約2。6億至3億,在新加坡投入的資金約1。4億。結果新京這個遠東最大的金融中心已經無資可融,市面上的流動資金,尤其是錢莊、銀行的流動資金,都被橡膠股票吸納殆盡。
橡膠股票風潮是一場受國內金融形勢影響,被某些冒險家惡意操控導致的悲劇。暴利讓新京的投資者失去理智,中了圈套,銀行和投機家則從中獲利。
1943年,日本人藤原拓殖在新京設立南洋拓植公司。藤原號稱他的公司經營橡膠種植園,開挖石油、煤炭,採伐木材。折騰了好幾年都不見起色,因為他的公司純粹是一個皮包公司。橡膠價格上漲之後,藤原意識到自己的機會來了。
這個傢伙發動了廣告攻勢,花錢連篇累牘地請人在新京的報紙上大肆吹噓“橡膠時代”的到來。這些文章極具煽動性,一個勁地向人們灌輸,橡膠在今後的生活中必不可少。該公司的商標長時間地佔據了很多有影響的中外大報的頭版。他的宣傳攻勢收到奇效,公司的名氣打出去了。為了進一步吸引新京的有錢人購買該公司股票,藤原人為地操縱股票的價格。他羅織同夥,搶購股票,等價格上漲之後,大筆丟擲,再次以更高價格搶購,幾個來回下來。該股票被越炒越高,一票難求。
這時藤原又像模像樣地每週召開一次董事會,裝模作樣地拿出“從產地送來的信報”,向董事們報告近期的橡膠產量。由於擔心虛頭太大,會被人識破,他又耍起了新花招,每3個月,就給購買股票的“股東們”發一次紅利,每股可拿到12。5元。這樣的紅利,讓購買者顧不上冷靜地思考。於是面值約60元的股票很快突破1000元一股的大關,藤原迅速聚斂了大筆錢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