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部分(3 / 4)

緩慢、不徹底的,保留了較多的前封建殘餘。莊園裡還有不少自由農民。大封建領主的勢力不如歐洲大陸一些國家封建主勢力強大,封建制度的解體也比其他國家早。這是英國封建制度的又一特徵。

未來的英法百年戰爭的起因就是王位繼承權引發的糾紛。英國國王因為同時是法國諾曼底公爵,娶了法國公主,那麼就有在法國卡佩王朝絕嗣之後繼承王位的合法性,卡佩王朝的遠支親戚瓦盧瓦伯爵也有同樣的繼承權。因此爆發的爭奪統治權的戰爭也就無可避免了。

在教皇指望英王亨利一世挽救教皇國命運的時候,亨利一世就看到了教皇國不可挽回頹勢。沒有落井下石的直接接受教廷的財產就足以說明他的虔誠和謹慎了。雖然此時的英國仍然據有諾曼底和安茹等法國大封建主的領地,但是在法理上,亨利一世還是法王路易六世的封臣。當教皇國下令讓亨利一世帶領軍隊前往羅馬救駕的時候,亨利一世僅僅帶了不到1000人的軍隊親自前往威尼斯集結。

這一舉動不禁沒有觸怒路易六世,也沒有人可以指責他不虔誠。因為這一千人都是騎兵,沒有侍從的騎士也是騎士,戰鬥力也是有保障的,但是很難再有可能爆發的羅馬戰役中發揮實力守住城牆,親身赴險更是讓教會沒有話說。

這種奸猾和算計也算是一個合格的君主,比起他父親征服者威廉也差不了多少了。

此次香巴尼事件之後,英國看到了機會,如果富庶的尼德蘭能夠成為英國的盟友,那麼在有華夏帝國後臺支援下的卡佩王朝面前保住自己在法蘭西的領土就很有希望了。

英國此時算上諾曼底和安茹等地僅僅只有300萬人口,雖然面積超過了法國國王的領地,但是綜合實力還是一個弱國。卡佩王朝雖然定都巴黎,但是實際上最大的經濟來源是南部沿海地區的貿易稅收和里昂等自治城市地區的紡織品收入。名義上,法國的總人口有700萬左右,但是法國此時還沒有統一,王室領地四散在各地,大封建主就有十幾個。儘管卡佩在理論上是全法蘭克人的國王,宣稱對西法蘭克全境擁有控制權,但實際上他只是眾多諸侯中的一個,而對於像圖盧茲伯爵等其他遠離法蘭西島的大領主們而言,他們完全可以對卡佩王朝的發號施令置之不理。在10世紀、11世紀,一些諸侯透過聯姻或戰爭的手段進行擴張,在勢力上更加強勁。即便如此,這過程沒有帶來整個王國的統治者,只湧現出幾個較大的諸侯,如阿基坦和諾曼底的公爵,以及法蘭德斯、安茹、布盧瓦、香檳和勃艮第的伯爵等。他們控制著本地的貢賦、稅收與公共事業。掌握的實權並不比卡佩王朝的國王小。卡佩家族的幸運在於他們的世襲繼承一直沒有遇到困擾。家族連續341年生育出11代合法的繼承人,而且王位爭鬥很少發生。同時,卡佩王朝也處世有道。他們儘量避免紛爭,同教皇保持良好的關係,逐漸在能力範圍之內收回財富、權利與封土。卡佩王朝的君主腓力一世、路易六世和路易七世都潛心於對法蘭西島的治理,使其逐漸成為法國真正的心臟地帶。

英國最大的劣勢就是孤懸海外,不列顛島上的物產貧瘠,人口稀少,國力遠遠不是大陸國家的對手。根本沒有一絲一毫的未來世界霸主的影子。唯一可以和法國這個名義上的上級領主抗衡的就是更加集中的權利和對境內大大小小封建主控制的力度。英國隊溫暖的南方的土地的渴望和維京先輩們是一樣的,直到最後,卡佩王朝收回了絕大部分的英國在法國領土。英國仍然竭力保持著對阿基坦這個法國西南角地區的統治權。

英國和歐洲大陸的關係要想理解清晰最好的方法就是和同為島國的日本相比。島國封閉、文化落後、地理氣候不利於發展農耕經濟(日本臺風、地震、平原狹小土地貧瘠,英國緯度太高、氣候寒冷、陰雨連綿、人力匱乏),都是極其希望得到大陸的立足之地的。德法意在穿越眾橫插一手之後統一的速度極大的加快了,這也給了亨利國王很大的壓力。

在宣佈英國不列顛島境內教會為國教。自任教宗有權管理和任免所有主教和高階教職人員(包括修道院主和宗教大學校長等職務)後。王室領地進一步擴大了,這也給了亨利謀奪法蘭西更多土地的信心。實際上出謀劃策的高階智囊多數都是穿越眾派遣的暗間,表面上是為了亨利好,為了王室集權和英國的利益出謀劃策,實際上是為了讓各國君主出面充當擋箭牌和開路先鋒,掃平境內的割據分裂勢力和不願意加入自由貿易同盟的保守派封建主。

英國雖然比德法意三國國力更弱,但是獨特的地緣優勢也成為了穿越眾看中的歐羅巴戰略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