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的事情。在正月十五大家都上表恭請嘉靖皇帝朱厚搬入新居的時候,海瑞上了一份別開生面的奏摺。在奏摺裡海瑞提到了當時的問題,毫不隱晦的隱射嘉靖皇帝朱厚的不足和錯誤。嘉靖皇帝朱厚當場大怒,下令將海瑞關入詔獄,並要大臣們廷議這份大逆不道的奏摺。嘉靖皇帝朱厚的意思是要大家給這個膽大包天的海瑞定罪,定一個重罪,可是大臣們不敢也不願意這麼做。因為這個海瑞因為這件事情必定寫入史冊,大家的一言一行不但影響到海瑞的生死,更是會被寫入史冊。大家都知道海瑞說的沒錯,要是順從了嘉靖皇帝朱厚判定海瑞錯的話,將來史冊上會說他們是奸臣,至少是不光彩的角色。但是要是維護海瑞的話,後果更嚴重,會直接導致嘉靖皇帝朱厚針對他們。所以大臣們都用一種消極怠工的方式,把這件案子拖著不辦。再加上這件事情涉及到了嘉靖皇帝朱厚的臉面,所以外人不會知道。秦泰剛從外面回來,當然不知道這件已經暗中轟動京城官場的大事。但是比起海瑞來說,秦泰的膽子更大,做的更有魄力。海瑞只不過以臣子的身份,上奏摺規勸嘉靖皇帝朱厚,也就是提醒嘉靖皇帝朱厚。秦泰卻直接抬出嘉靖皇帝朱厚的歷代祖宗,準備以長輩的身份教訓這個腦子不清楚的後代皇帝。這種行為簡直和“逼宮”差不多。
歷代以來規勸皇帝有好多方式,早在秦始皇建立帝國初期,就設立了和丞相差不多平級的“御史”。當時皇帝之下設立三個重要職務,丞相總管日常事務和民生問題。太尉負責訓練和日常管理軍隊。御史作為言官不但起到監督官員的作用,更是有勸諫皇帝錯誤言行的使命。自此大臣們紛紛以規勸和引導皇帝的言行,為自己最重要的職責。一旦能夠規勸或者阻止皇帝錯誤的言行,這是臣子們最大的榮耀。所以有了許多不怕死的故事。關於規勸皇帝的方式,有所謂“哭諫”、“死諫”、“兵諫”等等。所謂的“哭諫”就是指大臣們不要臉面地哭著鬧著勸說皇帝,企圖用家中婦女經常用的“一哭二罵三上吊”的方式,逼著皇帝收回成命。用這種方式的大多數都是朝中老臣,皇帝的老師或者長輩,他們利用自己資格老,皇帝不好意思處罰他們的前提條件,敢於阻止甚至於改變皇帝所下的決定。“死諫”就是用自己的死來嚇唬皇帝,逼皇帝修改或者取消所下的某一個決定。這種做法有點偏激,影響也不是太好,但是有一定的效果,至少讓皇帝見見血,起到嚇唬皇帝的作用。皇帝都是養尊處優的,雖然經常決定一個人的生死,但是很少有機會真的見血,真的有人在他面前死去的話,效果還真很有效。一般來說敢於“死諫”的大臣,要具備幾個條件,第一不怕死,第二為人正直,第三家中沒有後顧之憂,第四沒有欠別人錢。據說在西晉的時候一個大臣“死諫”不成被救下了,後來有人說他是還不了別人的債才找死的,導致他不但沒有名垂青史,而且連官都沒臉當了。“兵諫”就是指有實力或者掌握軍隊的武將,利用手中的權力,控制或者威逼皇帝下達命令,修改或者直接否定某一個決定。使用“兵諫”的大臣,也必須具備兩個前提,第一手裡有一定的權力可以震懾君主,第二就是沒有改朝換代的不良用心。不然的話其中的意義就有了大變化,實行者將是竊國大盜了。在中國歷史上比較出名的“兵諫”有漢朝的霍光事件,霍光是先帝指定的顧命大臣,新帝登基之後覺得霍光管得太多,逼得霍光交出兵權後,趕霍光離開朝廷。這個昏君還企圖佔有先帝的皇后也就是皇太后。霍光得知之後,召集手下舊部,包圍皇宮比新帝下臺。這個皇帝知道那個了二十七天的皇帝,算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一個皇帝了。在民國的時候,愛國將領張學良也實行過“兵諫”。為了威逼不想和日本人開戰的******宣佈對日全面作戰,張學良將軍和楊虎城將軍在一九三六年西安實行了“兵諫”,把前來視察的******抓了起來。這就是赫赫有名的“西安事變”。
對於嘉靖皇帝朱厚來說,海瑞實行的規勸屬於“死諫”。也就說海瑞知道自己的奏摺,會導致自己下大獄,甚至於會死,但是還要上奏摺。就是拿自己的性命來勸諫嘉靖皇帝朱厚的覺醒。秦泰將要做的,就是比海瑞的“死諫”更要直接的“兵諫”。雖然秦泰手裡沒有軍隊,也沒有大臣們的全力支援,但是秦泰是拿嘉靖皇帝朱厚的祖宗嚇唬嘉靖皇帝朱厚,這比千軍萬馬逼迫嘉靖皇帝朱厚更有威懾力。嘉靖皇帝朱厚要是不受威脅的話,嘉靖皇帝朱厚的皇位就搖搖欲墜了。而且這個舉動一出的話,任何人也幫不了嘉靖皇帝朱厚力挽狂瀾。徐階不行,高拱不行,張居正不行,呂芳不行,陳洪不行,黃錦不行,孟衝不行,馬成不行,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