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工←木橋 書←吧←
第14節:第二章逃離東京(4)
趙弘殷仔細琢磨苗光義所說的話,心裡七上八下的,也不敢把這話聲張出去,最後決定領著家人前往洛陽。趙弘殷原本就在洛陽任職,在洛陽還薄有房產,當年去瀛洲任職的時候,曾委託別人看管。現在重新回到洛陽,正好住了進去,自己一家人住後院,將前院的房屋出租,生活雖然不太富裕,畢竟還能保證溫飽無虞。從此,趙弘殷按苗光義所說,每天都要安排時間來教導趙匡胤、趙匡義兄弟。只是他教刀槍棍棒、行軍佈陣還行,要是說到知書識理就有點心有餘而力不足了。幸好他當年統領禁軍時的文書,現在也賦閒在家,於是把對方請過來,每日教兄弟兩個文化。就這樣,趙弘殷一家人雖身處亂世,畢竟還保持了一絲安寧。
在趙弘殷和文書先生的悉心教導下,趙匡胤、趙匡義很快成長了起來,小時候兩個人在一起玩耍,除了趙匡胤是個紅臉外,其他方面兩兄弟還是比較相像的。可是隨著時間推移,兄弟兩個性格中天生的不同就逐漸呈現了出來。趙匡胤那張臉越來越紅,剛出生的時候,大家都以為他是在母親肚子裡待的時間過長,所以憋紅了,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臉越發紅如重棗。這趙匡胤不僅是面色和關公一致,性格也與關公有些相似,為人比較衝動,做事情不計後果,但是性格慷慨,好結交朋友,三教九流,只要他能看得上眼的,一律引為知己。而且他天生就有一種領導風範,碰到事情不退縮。而趙匡義則比哥哥自律得多,為人沉靜,做事情比較謹慎,一旦他認準了目標,就必然要制定非常詳細的計劃,直到完成這個目標不可。但是不管兄弟兩個有多麼不同,在趙弘殷眼裡,都是心肝寶貝,雖然趙匡胤經常在外面惹事,但趙弘殷畢竟曾任京城禁軍的統領,各路官員還是會給他幾分薄面。
石敬瑭皇帝還沒當多久,就揹著千古罵名死了。石重貴繼位後,聽信景延廣的計謀,在中原實力不足以抗衡契丹之時,輕率地和契丹開戰,最後被契丹率兵攻入中原,後晉滅亡了。河東的劉知遠,在契丹主進駐洛陽,各地節度使紛紛前去覲見的時候,就留了個心眼,讓手下代替自己去,並且暗中偵查契丹虛實。眼看中原民心所向皆為光復國土,驅逐契丹,於是公元 947年二月十五日,就在中原地區民怨沸騰,契丹統治開始動搖的時候,眾望所歸的劉知遠抓住時機,在晉陽稱帝,仍沿用後晉年號。人們常說時勢造英雄,契丹南侵、後晉滅亡本是中原王朝的悲劇,但亂世梟雄劉知遠正是順應天下形勢的需要,利用晉陽這個退可阻拒契丹、進可南取中原的軍事重鎮,樹起反遼旗號,收取民心,及時稱帝,成就霸業,從一個底層士卒走入了真龍天子的行列。這一年三月,耶律德光引兵北歸,劉知遠率軍南下,契丹留守官吏紛紛投降,劉知遠沒費什麼周折就一路順風地進入洛陽,不久改國號為漢,史稱後漢。
劉知遠當了皇帝,自然需要能人來輔佐,於是派人四處尋找文臣武將。趙弘殷在後唐為臣的時候,就和劉知遠認識,看到劉知遠當了皇帝,並且舉起了抗擊遼國,收復中原的旗幟,非常高興,又尋思著復出為官,好為國家出點力。劉知遠得知趙弘殷就在洛陽,更知道他原來就負責京城的防衛,而現在自己也正好缺這麼個人手,於是讓他官復原職。趙弘殷重新執掌了京城禁軍統領一職,自然是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懈怠。劉知遠對趙弘殷非常放心,他經常出外打仗,京城的事情幾乎都交給了趙弘殷,而趙弘殷從來沒有讓他失望過。
趙家的日子也因趙弘殷的復出為官逐漸過得好起來,趙弘殷和夫人想到兩個孩子自小就跟著父母四處流浪,顛沛流離,沒有過上什麼好日子,心裡一直很慚愧,現在既然條件好了,免不得對他們嬌慣起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自然是不用說了,平時兩個孩子只要說到什麼好吃的好玩的,趙弘殷都要想方設法地滿足要求。兄弟兩個逐漸長大成人,趙匡義還則罷了,性格沉靜,平時也不怎麼出門,經常一個人在家裡攻讀詩書,要不就練習武藝;趙匡胤可就不讓趙弘殷夫妻兩個省心了,他年齡本來就比趙匡義大,性格又衝動,愛在外面惹禍。小一點的時候,還能關在府裡,可現在已經十五六歲,家裡面的人根本就看不住他,一個不留神,他就已經跑出府去玩耍了。趙弘殷在朝為官,平時少不得領著趙匡胤、趙匡義兄弟去拜會其他官員,大人在一旁應酬,孩子們自然就玩在一處,時間一長,那些和趙匡胤性格相仿的官宦子弟,自然就混在了一處。每日裡不是你來找我,就是我去找你,各自府上的那些門人,一看是來找少爺玩耍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