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1 / 4)

小說:歷史的進退 作者:攝氏0度

題。邊沁的理論認為政府不應該無視巨大的貧富差別,應透過議會改革來實行相應的社會政策。但1832年英國的國會改革卻將工人排除在選民之外,從而引發了一場工人階級的國會改革運動,即著名的憲章運動。在這個運動中,工人階級開始組織起來,成立了各種“工會”或“工人協會”,作為一個整體與資方、政府談判。憲章運動的最終目的雖然暫時沒有達到,但也迫使國會做出某些讓步,如頒行十小時工作制,對勞動者的權益開始有所考慮。從19世紀40年代起,法國、義大利、德國等都興起了長達數十年的結社運動,迫使資方或政府不能完全不顧勞動者的基本要求。

事實說明,當時西歐諸國社會矛盾極其尖銳,一觸即發,但由於各國先後對各階級、階層的利益作了理性調整,雖也經過種種震盪,最終還是在體制框架內使矛盾得到緩和,社會基本穩定。值得重視的是,工會的強大不僅沒有“顛覆”這些國家,反而因其使社會矛盾得到緩解而使國家更加穩定、鞏固。

現在,我國曾有學者認為如果工會真正強大將影響生產、影響效率,增大“交易成本”,並以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作為論據。但這些礦難說明,工會的缺席短期可能會“增產”、“增效”,但卻極易引發巨大災難,最終使“交易成本”大大增加。推而廣之,這其實也是現在經濟發展迅猛,但社會矛盾卻日益尖銳的重要原因。

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社會利益開始迅速分化,利益分配間的矛盾更形突出,利益協調成為緊迫課題。不同階層要在一個社會和諧相處,必須公正協調彼此利益。在利益調整過程中,代表各自利益的種種協會等NGO組織十分重要,而對相對於資本、政府而言居於弱勢的群體來說,能真正代表其利益、維護其權益的如工會一類組織、機構更為重要。在這個博弈過程中,如果一方力量過弱,利益分配必然嚴重失衡,這恰恰是社會衝突、動盪的根源。

建設和諧社會確是我們的理想,在和諧社會中,社會各階層、各種社會力量透過“自組織”彼此監督、制衡,互相協商、協調。在這種社會機制中,社會的不平與弱勢群體的疾苦可以得到緩解,利益衝突、社會矛盾可以在理性、法制的秩序下透過協商、談判得到解決。如果沒有這種機制,沒有各種社會組織,一旦社會不平加劇,不是出現“群龍無首”的“群體性騷亂”,就是有人以“替天行道”者自居“聚眾鬧事”,並極易博得廣泛同情,小則引起社會不安,大則激發社會動盪。

總之,礦難頻發的關鍵在於工會的作用“不到位”,而工會的“不到位”則源於民間社會的不成熟、不發達,源於工會缺乏獨立性。事實說明,社會組織的豐富,民間社會的成熟發達是社會和諧最重要的基礎。

BOOK。▲虹橋▲書吧▲

第34節:西南聯大傳奇的生成與接續(1)

西南聯大傳奇的生成與接續

陳寅恪在課堂上用他的江西口音講隋唐和魏晉南北朝史,既不看書也不看講義,張口就引各種古書中的原話,果真是博聞強記,確有“信口開河”、不用任何教學大綱的本錢;錢穆與雷海宗好像在打擂,同時開講作為全校公共必修課的“中國通史”,各有自己一套理論體系,內容也大不相同,學生可在二者中任意挑選;陳受頤的西洋史講了一年連古埃及都沒講完;向達的印度史兩個學期其實只講了中印關係史;一個年紀稍大的學生總在金嶽霖的邏輯課上與他抬槓辯論;錢鍾書聰敏博學過人,講課時有些地方並不講明而是故弄玄虛,只有很聰明的學生才能體會明白,反應遲緩者往往莫名其妙;陳福田的西洋小說史只從17世紀《魯濱遜漂流記》的笛福開始講起,而且此公課堂上還時時關心現實、分析戰局,教學章法全無;明清史大家鄭天挺的課卻講得非常系統,一二三四ABCD政府組織經濟體制……這是著名歷史學家何兆武先生回憶自己當年在西南聯大求學時的情景。

西南聯大已經成為中國教育、學術、文化史上的一個傳奇。在那“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艱苦歲月,在物質匱乏、條件簡陋異常的情況下,一群流亡他鄉的師生,無論是人才培養還是學術成果,雙雙成就斐然,確實有如傳奇。傳奇是如何生成的?其中秘密何在?何兆武先生的《上學記》在某種程度——很可能是最重要的方面——給了我們答案。

據他回憶,“聯大教師講課是絕對自由,講什麼、怎麼講,全由教師自己掌握”,“不然每人發一本標準教科書,自己看去就是了,老師照本宣讀成了播音員,而且還沒有播音員抑揚頓挫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