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伏?什麼埋伏?”小胖說著,一臉的無所謂。可站在路口,我看看,宮闕外圍的,一個挨著一個立在邊兒上的巨大的石碑,心裡頭,卻打起鼓來。不知道是不是金九爺突然離去給我留下陰影了,我總覺得,密密麻麻地在四周聳立著各種石碑的地方不是什麼好地方,想到此處,我擺擺手要小胖不要亂動,自己,先走到其中一個石碑的前面想要看個究竟。真的走上前去,卻發現,四周的石碑上面,寫的,竟然是漢字,繁體的漢字,看字型,接近隸書,相比那彎彎繞繞跟天書似的各種篆字,這東西,看上去可是親切多了。想到此處,會心一笑,找了一個段落往下讀,沒頭沒尾的也不知道具體在說什麼,看裡面記述的一些內容,應該是,一部分,皇族秘史。當然了,這裡頭,出現的比較頻繁的兩個字,是“慕容”,粗略地看了一下,能看出幾個常見的名字,就比如,慕容皝,慕容垂。看到這幾個關鍵詞的時候,我這心,算是放心一多半,不管怎麼說,我們,算是找對地方了,傳說中,兩千年前留下來的,至今都沒有人發掘出來的燕國的寶藏,應該,就在這裡了。其實,很多人呢都不知道,燕國,是個什麼樣的國家,還有一部分人,會將這個所謂的燕國,跟戰國七雄時的燕國並列,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想法,歷史上,跟慕容家有關係的燕國,通常被學著稱為“前燕”。當然,這是,學著為了跟其他的國號做區分起的,跟,三國演義裡頭說的“蜀”是一樣,人家壓根不叫蜀,叫“漢”,這燕國也是一樣。我記得,很早很早以前,自己看電視,當時看的是金庸先生的天龍八部改編的一個電視劇,雖然,電視劇已經跟原著分離甚遠,也比較扯,但是,其中,一個非常噁心人的人物還是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的。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慕容復”。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在金庸先生的小說裡頭,慕容復這個名字,是有深意的,好像是說,他爹希望他能光復大燕,重新掌控天下,所以,弄了這麼一個“復”字出來。慕容其人,也著實被這字拖累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於實際來說,那裡頭,慕容父子為了光復大燕做出的諸般努力,也是,天龍八部裡頭,一個重要的敘事線索。在看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就不明白,哪裡冒出來這麼一個燕國,因為,在此之前,我確實是沒有聽說過,有慕容這麼一撮兒人當過皇帝的。後來,查查史書典籍,算是明白了一點,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當初,我說的那個關於蛟龍的故事。唐太宗在摘星樓上,問李淳風李唐的命數,當時,李淳風半遮半掩地打了啞謎,在這個過程中,這個亂象橫生的十六國時期,也在談話的範圍內。按照,當時李淳風的說法,自古一來,朝代的更替,都以真龍降生為基點,很一條真龍降生,就有一位開國天子,這條真龍跟開國者有若干聯絡,說也說不清楚。但是,在朝代的更替裡頭,唯有十六國這樣的時期,卻不同,他說過,“唐宋之交,有亂象,與前世同,真龍隱而不出,火豬叢生,橫行於世”這話的意思,大體是說,在大一統的格局的時候,開國皇帝的出現,都是伴隨著真龍的降世的,但是,在分裂割據的時候,通常,真龍是消失不見的,既然世間沒有真龍在,那,另外一些東西就會出來作亂,李淳風的批示,稱其為“火豬”。火豬究竟是個什麼東西,這個不好說,我沒見過,也沒怎麼聽說過,大體來說,應該是亞於真龍的存在,大體的關係,可以參考老虎和猴子。在這些所謂的火豬之中,燕國這個慕容家族的老祖宗,肯定能算一個,正史上講,前燕是十六國時期由鮮卑族首領慕容皝所建立的政權,它的國號為“燕”。為區別同期的慕容氏諸燕,歷史學家把它稱為“前燕”。其統治地區包括今天北京、河北、山東、山西、河南、安徽、江蘇、遼寧各地一部分,歷三世三主,共三十四年,在歷史的長河裡頭,只能算是曇花一現。但是,這裡頭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在十六國那個時期,前燕之後,燕國分裂,弄來弄去的,弄出很多不同的政權,都叫燕,除了這個前燕之外,還有後燕,西燕,北燕等等,有的是慕容家族統治著,有的,卻不是。根據我們所掌握的資料,也參考一下民間傳說,在我們出來之前的檔案裡頭,是有一些,關於這個時期的描述的。大體的意思是說,燕國的建立者,在建國初期,曾經遇到過一位高人上門乞討,燕國的老祖宗覺得此人非凡,就畢恭畢敬奉若上賓,一來二去,那個來訪的人在這裡騙吃騙喝,足足三年,奴婢大臣,多有怨言,可是,慕容老爺子畢竟不是凡人,任憑大家百般抱怨都不為所動。依然,待之如上賓。後來有一天,已經建立政權當了皇帝的慕容老頭兒就寢的時候,突覺不對,一轉頭,正看見,燈下有一老者正坐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