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想等媽媽先熟悉一段時間後再去找工作,她不知道這次媽媽到底能夠堅持多久,因為在爸爸還沒走時,媽媽就對她說想和爸爸一起回家。
爸爸走了之後,安小雨能夠明顯的感覺到媽媽的那份牽掛。安小雨知道,在媽媽的心裡永遠都是牽掛,在自己的家裡,牽掛著安小雨,而來了安小雨的家了,卻又開始牽掛起家裡的人。
家裡最讓媽媽放心不下的就是爸爸和哥哥。安小雨的爸爸和哥哥就像是火山撞地球,兩個人的戰爭從來就沒有消停過,不過雖然如此,但畢竟是父子兩個,沒有什麼深仇大恨,所以即便是爭吵也是很容易就化解了。而哥哥和另一個人的戰爭才是媽媽真正擔心的。
安小雨知道,媽媽所擔心的就是哥哥和舅舅之間的戰爭。都說甥舅之間的關係是最親的,可在安小雨家卻不是這樣,安小雨的哥哥以及幾個表兄弟和舅舅的關係一直都不太好,也不知道是哪根神經搭錯了位,也許是遺傳,也許是……安小雨也是說不清,道不明。
安小雨的哥哥和舅舅之間經常會發生爭吵,兩家因為住的近,再加上一些歷史的原因,所以總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引發大的戰爭。安小雨的外婆是安小雨的太爺爺收養的女兒,外婆結婚後就分家出去,生了大女兒也就是安小雨的媽媽,就過繼給了太爺爺,安小雨的媽媽在太爺爺的養育下長大後就承擔起了養老送終的義務。雖然明人都知道,安小雨的外婆對媽媽只有生育恩而沒有養育恩,而且安小雨的媽媽也有自己需要養老送終的人,一個養育了兩代人的老人,所以安小雨的媽媽對外婆不盡養育之義務也是情有可原的,更何況,因為住得近,實際上大部分時間也都是媽媽在服侍著外婆,除了外婆沒有和媽媽一起吃住之外。對於這一點,安小雨的媽媽並沒有什麼怨言,不管怎樣,那都是自己的媽媽。但是對於安小雨的哥哥來說,就不是那麼容易接受了,如果說只是盡些義務,這是應該的,最主要的是,每次媽媽都是好心得不到好報,雖然媽媽對外婆極盡孝道,可外婆和舅舅並不滿意,不管發生什麼事,受指責的永遠是媽媽,有時候安小雨也覺得非常奇怪,為什麼外婆和舅舅對這樣一個從小就被送出去的孩子這麼的挑剔呢,而對姨媽卻沒有任何的要求。
就因為外婆,所以安小雨的哥哥和舅舅就經常會發生爭吵。最厲害的一次,是安小雨生米豆時,媽媽過來幫忙照顧了一個月,就在這個月中,安小雨的哥哥和舅舅之間發生了一次大的戰爭,甚至動了手。據說戰爭的原因就在於外婆到底該由誰來養,是由舅舅一個人來養,還是舅舅、姨媽、媽媽三個人一起養,如果三個一起養,誰應該承擔最大的責任。在舅舅的眼裡,媽媽是老大,理應承擔最多的責任,但是在哥哥的眼裡,媽媽承擔責任是為報生育之恩,更何況,在農村,兒子養老是天經地義的事,所以,即便媽媽一點責任都不承擔,也是情有可緣的。
就因為這歷史的原因,所以安小雨的媽媽擔心自己在女兒家,兒子又會和自己的弟弟起衝突,發生什麼意想不到的事情。
讓安小雨的媽媽放不下的,還有家裡的小孫子。安小雨的侄子比安小雨的女兒大三個月,每次安小雨的媽媽說起孫子時,都是淚眼汪汪的,讓安小雨心裡一點都不好受。
媽媽告訴安小雨,當她決定來幫忙帶米豆時,村裡的人都說她太狠心了,怎麼能夠放下自己的孫子不帶而跑去帶外孫女呢。
從媽媽的敘述中,安小雨總算真正明白了“嫁出去的女兒潑才去的水”這句話,在農村,女兒永遠都比不上兒子的地位。因為媽媽,安小雨也就能夠更好的理解婆婆了,對婆婆的怨氣也少了很多。 。。
無奈的潛伏(16)
如果說媽媽的牽掛只是爸爸、哥哥、和侄子,那麼安小雨還是能夠比較理性的看待,這是人之常情,可是媽媽對嫂嫂的牽掛就讓安小雨有點難以接受,不是因為嫂嫂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就不應該牽掛,而是因為媽媽把媳婦看得比女兒還重,讓她心裡堵得慌。
自從爸爸走了之後,媽媽就每天和安小雨嘮嘮家裡的那些事。有一天,媽媽對安小雨說起嫂嫂的情況,媽媽告訴安小雨,在米豆出生時,在哥哥送媽媽來她這時,嫂嫂在家發燒了,病得連下樓的力氣都沒有,媽媽說,嫂嫂的身體不太好,太讓人擔心了。
如果說當媽媽告訴她嫂嫂生病這件事時,安小雨並沒有太多的想法,那麼媽媽說起嫂嫂時所透露出來的那份關心和擔憂卻讓她心裡非常的不爽。雖然生病是不好的事情,可嫂嫂比起安小雨可是幸福多了,至少嫂嫂在整個月子期間,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