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赫梯王國曾經南下與埃及爭霸於腓尼基和巴勒斯坦地方,特洛伊王國大概就是和這個王國結盟的。特洛伊以外,也還有伊奧利亞地區的當地勢力存在,阻礙希臘人的殖民。希臘人攻打特洛伊城的時候,赫梯衰落了,希臘人得以攻陷特洛伊城,也許還是以此為背景的。以後,赫梯王國被亞述帝國滅亡了,而和亞述爭霸的對手有埃及和巴比倫,所以亞述注意中心在南面,並沒有牢牢抓住小亞細亞。多里安人來到,希臘人廣泛殖民於小亞細亞的時候,福裡基亞(Phrygia)王國代赫梯王國興起於小亞細亞,但勢力不大,而且它的中心離海岸較遠。海岸上散處著的是一些零星部落,其中有許多是克里特的遺民,以及前面提到過的和希臘人種語言接近的加里亞、裡利格斯等族人。希臘人只要和這些小民族打交道,沒有碰到一個強大王國統一領導下的有組織的抵抗。雖然如此,希臘人殖民於伊奧利亞地區,還是碰到了困難。伊奧利亞是一片富饒遠勝於南北兩端的地方,然而希臘人移民於此較晚,多里安人入侵以前,那裡還無希臘人的蹤跡。根據考古發掘所得證據,史家推測這是因為公元前十四、十三世紀那裡存在著一個深受赫梯文明的影響,也許是依附於赫梯王國,以士麥拿(Smyrna)為中心的一個國家。赫梯衰亡了,它還撐持了一個時期,足以抵抗希臘人的殖民。不知道這個國家怎麼消失掉了,希臘人也就移民到那裡去了,不過時期略晚而已。
這種有利的國際條件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公元前七世紀小亞細亞西側興起了強大的呂底亞王國,王都薩第斯(Sardis)距海岸不過八十公里,從此希臘城市就碰到了麻煩,並逐漸演變成為規模壯闊的希波戰爭。不過從公元前十一世紀到七世紀有四五百年之久,這麼長的時間足夠孕育出一種新文明新政制的了。
多里安人的海外移民
移民並不限於邁錫尼遺民,入侵者的多里安人也大批向外移居。這大概是一些不滿意他們所分得的掠奪品的人,或者因更富於冒險性而繼續泛海前進的人。這些多里安人直下克里特島,這還可算是入侵的繼續,但並不以此為止。他們還進入小亞細亞西南角、希臘人早已移居其間的羅陀斯(Rhodes)等島嶼,還在大陸上建立了奈達斯(Cnldus)、哈利迦納蘇(Hallcarnassus)等殖民城市。這樣,希臘本土的愛奧里斯、伊奧利亞、多里斯三個集團就各各有了海外殖民地的對應部分。公元前八世紀,希臘所謂有史時期開始的時候,所謂的希臘,就已經不光是希臘本土,而是包括愛琴海上諸島嶼與小亞細亞兩岸的海外殖民地在內的了。
築城聚居的必要性
史家考證,認為最初希臘的海外殖民,多數是奪取當地人民原有的居民點住居其中,原有的居民成為移民團體的“依附民,常常是農奴”。然而移民團體人數不多,為了防衛當地人民的報復,或者為了防衛不時可以發生的海盜的劫掠,他們必須築城聚居。移民團體也可能選擇某個位置有利的空地,白手起家建設他們的家園,因為同樣的理由,也必須聚居在一起,周圍築城以利防衛。這些初期移民,目的在於覓取新土地。他們到達新地方,總要奪取一片土地或是開闢一片土地分給各個成員,他們基本上是務農的人民。但是這片土地只能是城堡附近不大的一片,因為移民團體的所有成員,至少在最初時候只能不分貴賤聚居在城堡之內,即在城外,也只能在城垣附近。
這是殖民地和本土間的一個巨大差別。本土居民世世代代居住在分散的鄉村中、築有城垣的城堡也是有的,那是巴西琉斯(王)宮室所在,也是人民遇警避難的地方。希臘人最初稱之為“波里斯”(Polis,這就是後來轉義為城市國家,即城邦那個詞,參見本書前面的介紹)的就是這些城堡。城堡外面,城垣腳下,後來也聚居了一些普通人民,希臘人最初把這樣的聚居之地稱為“阿斯托”(Asty)即市邑,那和稱為“波里斯”的城堡是有區別的——一種貴賤之間的區別。然而移民團體只好一開始就築城聚居,從一種意義上來說,本土的“波里斯”和“阿斯托”之間的貴賤區分不再存在了;從另一種意義上來說,城堡與普通人民原來也並非沒有關係,那是躲避外敵或海盜的侵犯的避難之所。現在,他們身處異邦,他們只好一直住居在這個避難所內了。
城堡(Polis)和市邑(Asty)之間的區分,就是在這些殖民社會內也長期保留在記憶之中,產生於這些殖民社會中的荷馬史詩,許多輝煌的辭句用來讚美城堡,市邑是算不了什麼的。然而殖民城市的現實終究取代了古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