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的(例如艾思奇的《大眾哲學》、柳�的《街頭講話》之類)”。1941年1月30日,毛澤東在給當時在蘇聯的兩個兒子去信時,勉勵他們努力學習科學知識,並給他們在蘇聯的“各小同志”送去一批文學、歷史、哲學書,其中就有一本《大眾哲學》。1959年10月23日,毛澤東外出視察前也指名要帶《大眾哲學》,以供途中閱讀。 延安時期的艾思奇擔任過抗日軍政大學、陝北公學教員和延安馬列學院教員兼任哲學研究室主任。毛澤東、張聞天等都在那裡講過課,他們一起研究、討論哲學問題。艾思奇在延安住的窯洞,離毛澤東的窯洞很近。毛澤東經常找他去談話,有時毛澤東也去艾思奇住處。1937年已是中國共產黨領袖並已寫出《實踐論》、《矛盾論》等光輝專著的毛澤東在讀到艾思奇的《讀書與生活》這本書時,他不厭其煩地作了長達19頁的長篇摘錄,而且還提出了差異就是矛盾的卓越見解。在這裡,毛澤東所摘錄的只不過是出自一個初到延安只有27歲的青年所著之書,與此同時,毛澤東還附信一封:�思奇同志: 你的《哲學與生活》是你的著作中更深刻的書,我讀了得益很多,抄錄了一些,送請一看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