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2 / 4)

我看在這點上,有些人很有點像假洋鬼子。他們不準犯錯誤的人革命,不分犯錯誤和反革命的界限,甚至把一些犯錯誤的人殺掉了。我們要記住這個教訓。無論在社會上不準人家革命,還是在黨內不準犯錯誤的同志改正錯誤,都是不好的。 ——摘自《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第738—739頁,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出版。 而魯迅,就是這個文化新軍的最偉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摘自《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698頁,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nbsp&nbsp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魯迅小傳(1)

1881年9月25日,浙江省紹興城一個姓周的中小地主家庭裡,女眷、傭人往來穿梭,熱鬧異常,原來大家都在忙著迎接剛剛降生的一個聲音洪亮、面色紅潤的男嬰。他急急地睜開眼睛,想看一看這個世界的樣子。但當時他怎麼也想象不到,自己誕生的國家——這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的東方文明古國,在短短不到半個世紀裡,歷經兩次鴉片戰爭,已被各外國列強野蠻地用大炮轟開了莊嚴的國門。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已日益腐朽、潰敗,中華民族正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而不屈不撓、堅強勇敢的中國人民一直在前仆後繼、義無反顧地為驅逐帝國主義侵略而戰鬥。從三元里抗英、太平天國、捻軍到義和團運動,群眾運動如雨後春韭,割了一茬一又一茬,中國正處在一個即將大變革的時期。 這個伴隨著中國社會急劇動盪的時刻降生的男孩,就是魯迅。祖父給他取小名阿張,學名樟壽,號豫才。祖父周福清,號介孚(1937—1904年),同治舉人,進士,經殿試以優異成績入選翰林院庶吉士,在館讀書三載,外放江西金溪知縣。其間,其常因孤傲、清高、秉直的個性得罪上司和同僚,後被巡撫奏參,降為教官。不久又入京做了內閣中書。其父周用吉,號伯宜,一生不得志。年輕時只考得一個秀才,後參加幾次鄉試均告落第。又因體弱多病,只有替父親守著老屋,管理四五十畝水田。魯迅曾在1935年寫給蕭軍的一封信中提到自己的父親,他說:“我的祖父是做官的,到父親才窮下來,所以我其實是‘破落戶子弟’,不過我很感謝我父親的窮下來(他不會賺錢),使我因此明白了許多事。”魯迅的母親姓魯,單名瑞,孃家是會稽安橋頭有名的富戶。她憑藉著在書香門第耳濡目染,識字知書,有一定的文學修養。魯迅出生時,他的曾祖母也健在,家裡還是一個四世同堂、表面和樂的局面。歷經兩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等外國列強入侵的###歲月,周家往日良田以百計、商號鋪面興隆、財源廣進的興盛時期已不復存在。但魯迅童年,還是在無憂無慮,甚至是非常快樂、幸福的環境中度過的。慈祥的繼祖母和疼愛他的母親以及他的保姆媽媽,肚子裡都裝著數不清的古今傳奇、市井俚語、民間寓言、英雄故事。魯迅最初知曉的關於梁山好漢、白娘子、洋鬼子以及“長毛”的故事,大都是從她們那裡聽來的。魯迅常常一邊津津有味地吃著菱角、蓮蓬或是香瓜、茴香豆,一邊聚精會神地聽著這些激動人心的“說書”。除此,還有一件事情是魯迅樂此不疲的,那就是跟隨母親到城外30裡的安橋頭外婆家去看社戲。這是魯迅最早受到的文藝啟蒙,也使他朦朦朧朧地產生了分辨善與惡、正義與非正義的能力。 1887年,7歲的魯迅開始跟從遠房叔祖父周兆藍(號玉田)讀私塾。每天除了習字,常讀的一本書是歷史書《鑑略》,但魯迅較感興趣的,還是先生收藏的兩本繪有插圖的《花鏡》和《山海經》。前者是一本關於花木栽培方面的書。因而魯迅也學到了一手種花養草的技術。而他最喜歡的,是一個人坐在先生百花盛開的小園子裡讀《山海經》。那些神奇誇張、想象力豐富的圖畫,令童年的魯迅驚歎不已。對那些插圖,他也仔細地一張一張臨摹,慢慢地,他自己也能作畫了。1892年春,魯迅來到紹興城頗有名望的私塾——三味書屋,從壽懷鑑(號鏡吾)先生讀書。魯迅在《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曾回憶“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鬚髮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鏡。我對他很恭敬,因為我早聽到,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除了“四書”、“五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