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庸說聲“不客氣”,帶著林澄青往二樓雅間而去。
甘老爺子則跟姜師傅進入後廚,恐怕這將是甘老爺子對姜師傅上的最後一節課。
而這一節課才是甘老爺子畢生功力的精華所在,能領悟多少就看姜師傅的悟性了。
或者,待會菜上來,王庸也能從舌尖上的味覺感受出來。
一進入二樓雅間,校長跟潘森先生就同時站起來,關切的問道:“王老師,沒事吧?”
下面的爭吵聲他們依稀聽到了,兩人卻是以為王庸催菜的時候跟工作人員發生了衝突。
殊不知,真正的矛盾卻遠比這個更加激烈,更加複雜。
“沒事,廚房那邊因為多加了一桌,所以材料有些不夠。剛才酒樓老闆親自過來調配了一些,廚房已經開始做了,馬上就能上菜。”王庸解釋道。
他掩蓋了事實真相,無非還是不想給玉泉樓造成什麼壞影響。
畢竟這是甘老爺子的酒樓,畢竟也是王庸小時候的一個記憶。
“這位是?”校長看到王庸身後的林澄青父子,只覺眼熟無比,卻是一時間想不起是誰來了。
“介紹下,著名歌星林澄青先生。偶遇,然後因為沒了桌子,所以我就自作主張喊他來一起擠擠了。潘森先生,校長,你們沒意見吧?”王庸問。
“沒有,沒有。”校長立馬道。
能夠林澄青認識也算是一件好事,畢竟學校校慶時候也經常需要請一些演藝明星。只是今天宴席主角是潘森先生,如果他介意呢?
王庸跟校長都看向潘森,卻見潘森先生一臉笑意,主動衝林澄青伸出了手:“我認識你!我很喜歡你的搖滾!rock!”
林澄青先是一愣,沒想到一個外國人還認識自己。接著就高興起來,跟潘森狠狠握了下手,還做了一個搖滾的手勢。
不愧他“音樂頑童”的外號。
一眾人重新安排座位,落座。
席間林澄青將王庸照顧他父親的事情講了一遍,並且又鄭重感謝了一次王庸。
而潘森先生聽罷,不由衝王庸豎起大拇指,道:“王老師言行如一,實在讓人佩服。現如今許多大師教授嘴上誇誇其談,現實中卻又是另外一種做派,實在讓人信不得。不止華夏,我們美國也是一樣。不得不說如今風氣讓人扼腕啊!”
面對潘森的誇讚,王庸只是一笑,說:“潘森先生過獎了。您不必把我拔得那麼高,其實這本身也不算一件什麼過於高尚的事情,每個人都會做,只要換個說法。”
“什麼意思?”眾人全都不解。
“我看過一個國外的公益廣告。一個主持人採訪路人,你覺得全國一年因為車禍死亡多少人是可以接受的?路人想了想,回答70人。主持人再次問他,確定70人可以接受?路人點頭,說確定。然後主持人揮揮手,從路人身後走出來一群人,老弱婦孺,浩浩蕩蕩,正好是70人。主持人一指,說:這就是你說的70人,你現在還覺得這個數字可以接受嗎?
路人瞬間哽咽了,異常堅決的搖了搖頭,說:不。我希望的數字是zero。原因無他,只因為那70人全都是路人的親朋好友,當那一個個眼神看向他,甚至剛剛學會走路的孩子跑過來喊他爸爸的時候,他對這個死亡人數崩潰了。所以,許多事情我們之所以覺得可以接受,只是因為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
今天這件事,如果換成我的父親,我當然希望有人能夠收留他幫助他。所以我這麼做,也僅僅只是因為將來我的親人也可以得到同樣的待遇而已啊!”
王庸一番話說完,席間眾人都沉默了。
半晌,忽然響起一陣掌聲。
潘森更是眼神熱烈的看著王庸,說:“王老師,這一堂課才是最精彩的!看來我選擇你們天泰一中沒有錯!你今天又教了我一個道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孟子提出的一種仁愛方法。在贍養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係的老人,在撫養教育自己的小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小孩。
許多人可能只看見了需要對“外人”履行這種義務,卻忽視了孟子提出的這種漸進式的仁愛方式。
先愛自己的家人,然後再將這份愛延伸,愛家人的朋友、朋友的家人,直至愛所有人。
這是一種比墨家“兼愛”更加具備可操作性,也更加符合人性的仁愛方式。就像是池塘裡的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