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4 / 4)

一聲,王庸再次開口。

而王庸之所以提出“心即理”這個概念,其目的正是為了接下來的這番話。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wap_);《大小姐的貼身家教》最新章節隨時隨地輕鬆閱讀!

第四十四章 除惡務盡

“王陽明在提出心即理之後,緊接著又提出三個字。致良知。你覺得他提出這個的意義何在?”王庸反問鍾心。

鍾心思考半晌,嘗試著回答道:“應該是擔心人們誤解他的第一句話,免得有些人以為心裡想的就是對的,就可以去做。所以心即理的前提是要致良知。心中的道理一定要遵循良知這個基礎框架。壞人心裡想的壞事不能算是真正的心即理。”

“非常好,鍾心你比我想象的要聰明許多。”王庸由衷的誇讚道。

師徒兩人便在這種交流與互相啟發中,開始了對千年前那位聖人的現代解構。

鍾心確實如王庸所說,異常聰慧。往往王庸一句話才講出一半,鍾心就能舉一反三領悟出來許多道理。

直至最後,鍾心忽然一展笑顏,再無之前的陰鬱愁容。

“謝謝你,王老師。我懂了,今天晚上的這件事我就是遵從了自己內心,遵從了心中的良知所作出的。所以我無須愧疚,無須悔恨,更無須自責。我當初幫助同學的初衷也是善意的,把同學推向深淵的不是我的善意,而是耗子那些人的惡意。如果人們能夠多遵從一下內心的良知,就不會有這麼多惡**件發生了。”鍾心認真的說道。

王庸欣慰的點點頭,鍾心這番感悟雖然沒法跟真正的國學大師相比較,但卻是她這個年紀能感悟出來的最樸素道理了。

高深的未必正確,樸素的也可能是真理。

至少鍾心所說的,就已經接近了陽明心學最簡單也最核心的部分了。

良知。

至於後面更加深刻的道理,卻是要徐徐圖之,不能填鴨式教育。

現代華夏的教育方法便是太急於求成,學生們往往一離開學校,就將知識拋到了腦�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