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打完以後,充分分析勝敗的原因和它同抗戰的總目標的關係。表現出色的戰士被送到五臺山的遊擊幹部學院深造。 給卡爾遜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這種體制取得了輝煌的戰果。這些戰士經過最嚴格的體力訓練,認識到每個人作出最大的努力的重要性,因而變得非常堅強,他們往往完成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有一天,他參加的那個部隊行軍43英里,爬過了八個山頭。每個人攜帶著35磅的裝備。最令人驚訝的是他們打仗的辦法,他們傷亡的人數只佔敵人傷亡人數的十分之一。卡爾遜目睹了中國戰士摧毀30輛日本卡車和繳獲大批武器裝備的情景。中國人用步槍和手榴彈對敵人發動突然襲擊,打死打傷40個日本人,而游擊隊僅死傷4人。游擊隊根據群眾提供的情況準確掌握敵人的行蹤,然後發動突然襲擊,往往大獲全勝,而中國方面傷亡甚少。卡爾遜在五臺山看到了繳獲日軍的大量武器、裝備和食品。他在那裡的時候,天天享用日本人贈送的食物。 這不是宣傳,而是一個又訓練的軍事觀察家的冷靜的報道。“在看了游擊隊的活動情況後,我可以肯定地說,由於日本侵略爾被割裂的地區,對中國來說並未失去”,卡爾遜說,“晉察冀邊區的新根據地證明自己有能力抵抗大規模的進攻。1939年12月份日本人曾派了八路縱隊大舉進攻,結果全都被迫撤退。這樣的人民,日本人是征服不了的。日本人象一個人在大海中掙扎一樣。” 華北的游擊隊運動是政治、經濟、社會、教育的一個因素。在抗日的過程中建立了*政權。在敵佔區誕生的中國政府,它是徹底按照統一戰線原則建立的,貫徹執行了孫中山在《三*義》中所提出的民族解放、政治*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綱領。 邊區共出版了17份的報紙,告訴人民,抗日戰爭同爭取改善生活的鬥爭是一致的。地租減少了25%,所有債務都推遲三年償還。從戰區逃到這個紅色地區的所有難民都可以得到土地和糧食。這些土地是逃往北平的地主留下的。共產黨保證這些土地仍歸原主所有,但在戰爭期間則有權使用這些不動產。這些難民來到這個地區時,驚魂未定,垂頭喪氣,處於半飢餓狀態。游擊隊從他們中間吸收了一些人,後來成為最勇敢的志願戰士。 在抗日的烽火中,邊區人民不僅想方設法抗擊日本人,而且建立了一個強大的軍事根據地,把鬥爭擴大到其他地區。自從這個根據地建立以來,它就不斷擴大。他們不僅建立了一個強大的軍事根據地,而且得到了*自治的權利,從而結束了世世代代官府濫用職權的現象。這種*自治不僅是增強軍事力量的源泉,而且減輕了農民的經濟負擔。過去,沉重的經濟負擔壓得晉察冀地區的農民喘不過氣來,陷入貧窮和被奴役的深淵。過去受壓迫的男女現在挺直腰板走路,積極爭取建立一個*的新中國,使自己過上更加富裕的新生活。他們是在進行抗戰的同時,爭取這一切的。他們全力以赴地保衛國家,收復失地,維護和擴大團結一致的中國國民政府的權威。晉察冀邊區今天已成為保衛華北幾省的中華民族主權的戰鬥堡壘。明天,中國軍隊很可能以此為根據地,進而收復北平和天津,收復華北的失地,收復東北富饒的田野和森林。 八路軍用事實表明了它同人民站在一起,人民群眾組織起來後甩掉了自己身上的負擔,並深深體會到只有組織起來,才能做到這一點。以前,縣政府、村政府前的佈告欄上總是張貼關於新稅收的命令和失蹤人員的通告,從來沒有人去讀它們。但是,現在佈告欄前圍了許多人,有的親自讀著,有的聽人群中識字的人讀著佈告欄上的內容,那裡有關於如何改善自己生活的建議、軍隊作戰的新聞和動員會議的通知。晉東北人民第一次說“我們的政府”、“我們的軍隊”和“我們的地區”。 “我們的政府”的締造者,毫無疑問就是毛澤東。毛澤東把陝甘寧邊區作為一個“試驗區”。在邊區黨政聯席會議上明確地提出:“邊區的方向,就是新*主義的方向。”他以很大的力量,指導邊區政府將新*主義政治、經濟、文化的基本原則,根據邊區的環境和條件,加以具體化。雖然是粗枝大葉的新*主義論,在邊區就要把它細針密縷起來。這不是一件易事,要求中央更加註意邊區,要求在邊區工作的同志更加努力。為此,毛澤東對邊區的情況進行了詳細的調查研究,並在新*主義理論的指導下,進一步考慮邊區的各項施政方針。1941年5月1日,*陝甘寧邊區中央局釋出了經*中央政治局批准的《陝甘寧邊區施政綱領》。這個綱領的大部分重要內容是毛澤東審閱初稿時重新改寫的。它共有二十一條,明確體現了*共產黨堅持的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