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也是一支未中,罰酒而歸。其他幾位大臣,則多少有中,或三,或二,最不濟也有一。倒是公子角、公子木和慶軻三人,身手不凡,公子角和慶軻俱中三,而公子木則全中。
眾人依次而投,如此來回者三。三局結束,司射上前稟報:勝出者公子木,十一算!公子角和慶卿,俱為十算;長大夫八算,御史七算,廷尉和司寇六算,相邦……
話說至此,司射偷眼看相邦王義,王義哈哈一笑:司射只管報來,投壺之戲,本為嬉鬧取樂,本相又怎會在乎?
司射遂大聲報:相邦零算。
司射單單未報衛君的,只因衛君也是零算,他哪裡敢說?衛君心中不爽,自己為一國之主,投壺卻得個末等,這個末等,竟然還是未中一算,還不如不投呢,好沒面子!可還不能流露出來,以免讓臣下看出自己心胸狹小,這比輸了投壺要嚴重百倍。待聽到王義亦為零算,衛君才釋懷大笑道:哈哈,相邦,寡人也和你一樣呢!三位才俊勝出,倒讓寡人更為欣喜。後生可畏,後生可畏。
宴會之後,衛君令備車送慶軻,慶軻在院中,仰望星空,感懷良久:我慶軻今日為卿了!衛君知我用我,定當全力以報。此次赴魏,定當迎歸先君之靈,不負君上!。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十一回 舟行鴻溝
瓠子河岸,一中翼之舟正待令而發。話說船有大小,大翼廣一丈五尺二寸,長十丈,可容九十一人;中翼廣一丈三尺五,長九丈六;小翼廣一丈二尺,長九丈。更小者還有樓船、橋船等。衛國勢力衰微,無大翼,此中翼還是專供衛君乘坐的王舟。因衛君擔心公子角安危,要相邦王義安排五十親軍護衛,此外再加上船工漿人水手等,總計七十人,小翼無法承載,是以派出此衛國最大之船。
朝陽初升,河畔楊柳,春風輕拂,旌旗飄展,甲杖森森。衛君親來為公子角餞行。相邦在側旁,後面環列一眾大臣,外側則有樂工,正奏曲目,慶軻聽出 其歌為《周南》和《召南》,其音沉靜悠揚,他想起《左傳》中吳國季札聽周樂所作評論,點出此兩曲有勤而不怨之深意。是啊,此次銜命出使,迎歸先君靈柩,的確要勤而不怨,方有說服魏王之可能。
慶軻正兀自思量,只聽衛君言道:這第一杯酒,寡人敬水神。只見衛君左手撩起右袖,徐徐將酒灑落於地。
走水路,敬水神。此次赴魏,取水路。水路快於陸路,從都城濮陽到魏國大都大梁,僅需二日,又無須打尖住宿;更重要的是,返回時載運棺槨,舟載終歸比車載要輕便。
這第二杯酒,姬角和姬木,你們要聽好:迎歸先君靈柩,無論成功與否,寡人要你們平安回來!
聞聽衛君此語,眾大臣無不動容。公子角和公子木則一起答道:絕不負君命!
衛君嘆氣道:為人父者,只希望孩兒平安。你二人,一為寡人骨肉,一為寡人至親。現今魏國中處戰亂中,聽聞已被趙國攻下取卷、繁陽,也不知大梁境況如何。寡人寧願你們無功而返,也不願你們久留魏國,你們可明白寡人的意思?
公子角和公子木兩目相顧,這時王義在旁道:君上舔犢之情,兩位公子可要牢記。公子角和公子木忙連聲稱是。衛君點點頭,帶眾臣將酒同飲了。
這第三杯酒,慶卿當飲。寡人把兩位公子交給你了,寡人信得過你!衛君轉向慶軻,鄭重言道。
慶軻躬身拜謝,與衛君相對而飲。他抬眼迎著衛君的殷切目光,鄭重堅定地點點頭,此刻的他有喜有憂,他感受到國君信任之榮耀,也頓覺了肩頭責任之重大。
這邊王義也叮囑一名鎧甲士兵:龍韜龍侍衛,好生照看公子和慶卿,不許有任何差錯閃失!
那侍衛抱拳應諾:相邦放心!兩人目光相交,都微微一笑。這次隨行的三十親軍,乃相邦親選虎賁之士,侍衛長就是這位名喚龍韜者,他膚色白皙,身形偏矮,如若不是長得粗壯些,反倒更像個文職。
在衛君目送中,船隻開拔,沿河道向東南而行。暖暖朝陽下,三人迎風立於船頭,公子木的堅毅,公子角的欣喜,慶軻的沉穩,在各自的目光中流露出來。
且說船隻遊弋,很快轉濮水,入獲水,次日即進了鴻溝。三人在倉中閒談,公子木感嘆道:魏惠王開掘鴻溝,單憑此功,即永載史冊。
公子角和慶軻都點頭贊同。想魏惠王遷都大梁後,即引黃河水南流入圃田澤,又自圃田澤引水至國都大梁城北,繞城趨南,經通許、太康,注入沙水,再南至陳東南入淮河支流潁水。這條人工河,不僅成了阻止秦國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