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澀的初戀(1)
美麗、純結的少女伊麗莎白初遇英俊瀟灑的單身貴族休德利勳爵,她的心中泛起了愛的漣漪。六月的倫敦,空氣中早已瀰漫著一股濃濃的夏的氣息了。
哈特菲爾德皇家莊園早就被濃郁茂密的綠蔭所包圍。枝條繁茂的櫸樹居高臨下,庇護著低矮的橡樹和翹曲的榆樹,此外還有成片的無名架和灌木林,它們的枝條交錯搖曳著,互相偎倚纏繞在一起。透過斑駁的樹影,依稀可見一幢紅頂白牆的大宅院,在綠蔭中顯得那麼高貴、典雅和秀美,超凡脫俗,宛如人間仙境。
莊園的宅前有被僕人們精心修剪過的絨毯似的草坪,四周是花園,鮮紅的石南,豔藍的繡球,紫色的玫瑰以及各色美人蕉和百合花……
午後的莊園顯得格外的靜,僕人們想必躲在蔭涼處談天說地或打著盹兒,幾位特意從劍橋大學請來的老師們則肯定在午休,這些思想家或是教育家,總是習慣於夜晚做學問,像夜貓子一樣,可一到中午他們就撐不住勁兒了。
伊麗莎白瞟了一下窗外,眼角現出一絲笑意。她的眼睛亮晶晶的,睫毛濃密烏黑。這位芳齡14歲的英國公主顯然是一位活潑迷人的姑娘。她的相貌集中了她父王亨利八世和母親安妮·博林的優點:俏麗的臉龐,明亮的黑眼睛和不時流露出的法蘭西貴族般的灑脫風度,這些是曾在法國宮庭中生活過的安妮·博林——儘管她曾是亨利八世的第一位妻子凱瑟琳的女侍——最動人的地方,它最終打動了英國都鐸王朝的第二代君主亨利八世的心,使安妮一步登天,成了至高無上的享利八世的合法妻子。
伊麗莎白出生於1533年的9月7日,一個祥和卻又令萬民為之關注、焦慮的星期天。
倫敦的初秋很美,一縷縷陽光穿過飄浮的白雲,溫柔地灑在這片土地上。稻子黃了,葡萄紫了,柑桔紅了,泰晤士河變得繁忙起來。一艘艘帆船在金光盪漾的河面上來往穿梭,有的運來了產自神聖羅馬帝國的橄欖油和產自法蘭西的葡萄酒,有的則運走了整船的糧食和羊毛……
這是個收穫的季節,全國上下都在忙碌著,而此刻位於泰晤士河畔的格林威治皇宮中,也是一番忙碌的景象:女侍們進進出出,腳步細碎;男僕們遠遠地站著,低眉順眼地聽候使喚;群臣神情嚴肅,不苟言笑,彷彿正在期待著什麼。大廳的中央,亨利八世此時卻是雙眉緊鎖,倒揹著雙手來回地踱著步,他的眼光不時地緊盯著臥室的方向,顯得神情緊張。原來,王后安妮·博林很快就要分娩了!
四十出頭的亨利八世至今膝下無子,這怎能不令他焦心呢?作為都鐸王朝的第二代君主,亨利八世肩負雙重職責,除了讓他的國家強大、臣民安居樂業之外,他還得為都鐸王朝繁衍後代,以便使都鐸王朝能代代相傳,萬世一系!
難道不是嗎?蘇格蘭的斯圖亞特族正窺視著英國王位;還有薩福克公爵及其子女,聽說也不太安分;更有甚者,海峽對面的法蘭西、鄰近的西班牙乃至中歐的羅馬帝國,都在不懷好意地注視著英國,虎視眈眈!都鐸王朝,必須儘快生出一個甚至是幾個王子來!
“尊貴的陛下,我正在向主耶穌禱告,希望他賜給我們一個王子!”身著耀眼紅袍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克蘭默走近亨利八世,壓低著聲音討好地說。
“唔。”亨利八世未置可否,神情有些迷惑。“陛下,臣等反覆商量過了,我們一致認為小王子的名字應該是愛德華或是亨利。不知陛下您以為如何呢?”
苦澀的初戀(2)
幾位*重臣生怕亨利八世過於操心,開始七嘴八舌地沒話找話說。
“我等早就聽御醫和巫師說過了,這回安妮王后肯定會生個王子!”
“這本是天意呀!”
“我英格蘭看來是鴻運高照了!”
“願我主耶穌保佑!願王后早生王子!”群臣一時興起,竟把王宮當成了教堂,虔誠地做起了禱告!
亨利八世似乎被眼前的情景所感染,他的手不由自主地在胸前划起了十字,喃喃地說著:“願吾主保佑,阿門!”
雖然在英國並沒有法蘭西傳統的薩利克繼承法,但朝野同樣認為婦女執政將對英國的命運、前途產生諸多麻煩,諸如女子的軟弱,女子的婚姻等,尤其是後者。一位女王如果貿然嫁給一位外國人,那麼她的王國就有被併入另一個國家的潛在威脅;而這位女王如果與國內的一位男子結婚,國家就會陷入爭權奪利的內戰的危險之中。這些並不是危言聳聽,在亨利八世所處的時代,這樣的事件時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