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家在福建做茶葉生意,難免會行船運茶…哦親
婉寧道:“是行船人家常吃的?”
阮姐點點頭,“聽說是,若是不吃就會生病。”
裴**覺得奇怪,又夾來放嘴裡,除了酸她就沒嚐出別的味道來,悻悻地將筷子放下,“就是個酸。”
婉寧看向阮姐,“留給我一些,廚娘新做了年糕,就著吃些也清爽。”
裴**“咦”了一聲,“這樣吃倒是好。”
三個人吃了飯,昆哥早早放學回來,趕著換了衣服就要去楊敬家裡,婉寧準備好了點心讓昆哥一併帶上,裴**偷偷地瞄了一眼昆哥,低聲笑著道:“我瞧瞧神童是什麼模樣。”
卻看到昆哥板著臉。
等到婉寧回來,裴**頗有些好奇,“這是怎麼了?”
婉寧道:“楊老太太病了,楊家沒有多少親戚在京裡,我舅母和母親過去侍奉了一陣子,如今家裡有事,就留母親在那邊,昆哥準備帶著點心過去陪陪楊老太太。”
……
沈氏在楊家廚房裡忙碌,好不容易在京城裡找到了半罐子毛辣角,先用油將魚煸了,放了老湯,燉得湯成了奶白色,然後將毛辣角放進去一些,大鍋裡熱滾滾的湯水咕嚕嚕地冒著泡,旁邊的廚娘直咽口水,“您這是怎麼做的菜,從前我們可見都沒見過,怎麼這般的香。”廚娘笑著道:“你也知好歹,那是給老太太做的,若是老太太吃得好。就將魚骨頭賞了你,老太太不肯吃也沒你的份。”
老太太病了好些日子,開始京裡的親戚還都上門,時間久了又趕上大過年,就沒有誰過來。多虧了沈四太太和沈家姑奶奶來侍奉。
平日裡沈四太太在老太太跟前說話。沈家姑奶奶就在灶上幫襯著廚娘,做各種各樣的飯菜給老太太。
老太太胃火大,不肯吃東西。幾天下來人瘦了一大圈,家裡的廚娘是束手無策,沈家姑奶奶就親手下了廚房,用稀奇古怪的東西給老太太變著法的做吃食。
東西放到老太太跟前,開始不對脾氣。後來老太太就開了胃口,家裡廚娘做的還不愛吃了,就喜歡沈家姑奶奶的手藝。
將魚湯盛了一碗,沈氏親手端著送過去。
楊老太太精神好了不少,見到沈氏就招手,“快歇歇,大過年正是應該在家中熱鬧的時候。怎麼好牽扯著你們,眼見我這壽數到了,就別為我再費心。”楊老太太搖頭,“我三歲的時候,家裡來過一個道人,說我膝下出孝子,終其一生不能大富大貴卻能福及子孫,終壽六十七,我死之後家中子孫昌盛,我兒從此斷了孤星命,我瞧著那道人說的也就是今年了,我這身上的病時好時壞,吃了那麼多藥又怎麼樣,就算現在好了也不過是一時痛快,早晚還是這條路。”
丫鬟又要勸說。
楊老太太搖搖手,“不說了,大過年的,說些喜事,”說著看向沈氏,“方才聽到昆哥的聲音,昆哥可來了?讓人端一碗湯給昆哥吃。”
沈氏忙道:“這是給老太太熬的,昆哥已經在家裡吃過了。……
“我老太太可不好糊弄,這些日子昆哥都是換了衣服就過來,等我吃過了,陪著你回去吃飯,”說著頓了頓,“我說的可對?昨天我睡著了,你們就在廚房裡吃了。”
沈氏沒什麼可說的,只道:“逃不出您的火眼金睛。”昆哥對她越來越好,不管多晚都陪著她吃飯。
楊老太太笑了,“我這常年冷清,我那兒平日裡也不回來,又讓人來說被留下修書,你們何必那麼麻煩,就讓人將飯菜擺過來,我們一起熱熱鬧鬧地吃了。”
沈氏不好推辭只好陪著楊老太太吃了頓飯。
楊老太太嚐了毛辣角的味道很喜歡,多吃了半碗飯,拉著昆哥說話,沈氏聽了一會兒就要去廚房裡做點心。
做好了點心就要帶著昆哥回沈家。
大廚房的廚娘剛好不在,沈氏抬腳進去準備先動手找齊了物件,走到近處才發現廚房裡另有其人,不由地“呀”了一聲。
那人端著飯碗看著膝頭上的書,正吃剩下的魚湯,明明是吃飯卻沒有發出半點的聲音,身上深藍色的長袍藏在陰影裡,一時半刻真讓人看不清楚,沈氏又一直在琢磨做什麼點心好,差點就撞在他身上。
那人也很驚訝,差點就將書放在飯碗裡。
沈氏急忙道:“……”
他這才將書高高地拿起來,書角卻沾了菜湯子,邊吃飯邊多少年了,偏偏這次弄髒了書本。
看到眼前女子的打扮知道不是廚房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