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不錯,卻不擅長臨陣指揮,一旦發生大戰,很容易出現場面失控的狀況。所以,儘管要塞人手也很緊張,鄭雄還是派出20名旅帥級戰士協助姜呆指揮這些平民大軍。
北岸的情況一直有驚無險,前幾天甚至還往對岸運過一次糧,因為這些老兵和平民提前有過演練,所以連對岸的亞述人也沒看出什麼破綻。
這些旅帥級戰士,指揮經驗豐富,一到對岸,就開始瞭解這些平民大軍的具體情況,其中一位叫做林方,頭腦十分靈活,他見平民大軍武器不全,便提議利用鋤頭、釘耙這些農具的特點,組成陣勢,來彌補攻擊不足的缺陷。
姜呆十分認可他的提議,於是把50萬大軍,整編成20個軍團,分別由這20名旅帥率領。每個軍團中,包括3000支釘耙,7000柄鋤頭,5000支竹掃把,5000把鐮刀,3000名刀兵(鍘刀加彎刀),1000名弩兵,1000名盾兵。
連著兩天,20個平民軍團都躲在各個農場的苦役營中,進行操練磨合,其他的平民,一部分負責加固軍營,一部分負責製作軍糧。張調月等人則日夜蹲守在岸旁,嚴密監視著河對岸的動靜,
對於目前這種狀況,姜呆心裡很滿意,雖然不能確定重組後的平民大軍戰鬥力怎麼樣,但肯定比毫無章法,亂打亂撞要好。而且,透過之前的幾次戰鬥,這些平民至少敢於上陣殺敵了,還能奢求他們做到何種程度呢?
就這樣,南岸的赤龍要塞,和北岸的平民大軍,都繃緊神經,默默等待著50萬亞述大軍,隨時發起攻擊。(未完待續。)
第六十一章 烽煙起
一夜天明,東方微白,值崗的哨兵在秋葉飛舞中走下城牆。
要塞內氣氛肅穆沉寂,偶爾傳來幾聲孤零零的犬吠,他們都是有著三年軍齡的老兵,自然知道這是大戰將啟的徵兆。
下半夜的氣溫很低,此時的手腳仍然冰冷僵硬,但他們行走的很快,吃飯的鐵鈴鐺已經響了有一會兒,再不抓緊,那熱乎乎的稀飯可就見了底。
幾名哨兵輕車熟路,直接來到要塞後方的校場,然後撒開腳丫子,飛蛾撲火般衝向校場中央的那幾十桶冒著熱氣的稀飯,還有幾百筐粗麵餅子。
要塞內3萬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