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讓河東路的百姓去這個兩個地方,是因為這兩個地方都不屬於河東路管轄。
張商英辭官之後,河中府地理位置過於重要,需要派一個重臣擔任,而範祖禹就成了河中府的知府。
範祖禹,是北宋中期著名的史學家,“三範修史”範鎮、範祖禹、範衝之一。這個人多年來一直協助司馬光編纂資治通鑑,是這部歷史鉅著的作者之一。本來,宋神宗駕崩之後,他任右正言,司馬光一旦過世的話,他是有機會擔任丞相的,可是,他卻是呂公著的女婿。
只要呂公著還在位,他就不能在中樞擔任重要的官職,所以,文彥博和呂公著才會把他派到了河中府。蔡道雖然沒有和範祖禹打過交道,可是,他卻十分清楚這個人的為人,範祖禹在仁宗嘉祐年間,中進士甲科。卻沒有當過一天的親民官,一直都陪著司馬光著書。
這一次,他被陡然安置到了這個位置,最多也就是個後世所說的清官——清靜無為、不貪汙不害民,卻沒有能力讓百姓發家致富的好官。
國家發展平穩的時期,這個人的確是個好官。可一旦發生突發事件,這種清官就會立刻現出原形。
至於,在面對那些蜂擁而至的饑民的時候,範祖禹會採取什麼樣對策,蔡道自然無法預測。
人人都稱讚這個人為人剛正不阿,可是,事到臨頭,他有沒有膽量,不上報朝廷,就開倉放糧,救濟河東路過來的百姓。
可以說,蔡道讓人散佈的第一條訊息,其實就是蔡道給這位保
…網友請提示長時間閱讀請注意眼睛的休息。:
這是華麗的分割線………apltiapgt
守派大臣中名聲最好的範祖禹最好的試金石。
結果,河中府傳來訊息的確是讓蔡道驗出了這個書呆子的成色。
在突然蜂擁而至的饑民面前,範祖禹最終選擇了嬰城自守。由於事發突然,他這個知府並沒有來得及派兵把守住風陵渡,蔡道一方面用搜集來的船舶在黃河上臨時搭建了一座浮橋,另外一方面在暗中讓穆老寨主領兵衝散了守衛在黃河南岸的禁軍。
並且,穆老寨主的手下還在在黃河南岸,浮橋的出口,給這些饑民發放了相當於一頓飯的乾糧,讓這些度過黃河的饑民在吃過一頓飽飯之後,不要理會洛陽城,而是直奔汴梁城而去。
這就是蔡道散播出去的第二個訊息。
這也是鄭俠所編織的嚴密的包圍網當中,一個天大的漏洞。
不管他有沒有執政的經驗,從範祖禹嬰城自守這一點就能夠看出其為人的品性。說到底,他還是官宦人家出身,雖然為人正直,卻同保守派大臣一樣,真得就以為這天下就應該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也只有如此,才能夠天下太平。
換個思路,如果把王安石、蘇頌,蘇軾放在河中府知府的位置上,這三個人又會是如何的作為呢?蔡道想,這三位大臣大概是會大著膽子開倉放糧吧!
當然,變法派大臣其實同王安石本人的品性有著極大的不同,把蔡確、章敦、呂惠卿放在這個位置的話,他們也許範祖禹鎮定一些,可是,這些人同樣不會放這些百姓進城的。
而蔡道放出去的第三個訊息,有兩個內容,
一、是讓那些有能力爬山的青壯年男女借道太行寨,蔡道提供沿途的糧食和通道,把這些人透過宋遼邊境,偷偷地在天|津港把這些人運到夷洲島去。
二、是用糧食買下這些饑民身邊的小孩子,男孩子凡是超過十歲的孩子一律不要,女孩子則不限制,甚至凡是沒有嫁過人姑娘,蔡道也讓人買下來。蔡道提出的這個條件限制自然讓尤飛熊這個冷血的軍漢都覺得異常殘酷了,但是,他理解也贊成蔡道的這個決定,並且,在回程的過程中,執行的非常嚴格。
這就是蔡道能夠想到的,儲存河東路百姓元氣最好的辦法了。
之所以,買下那些女孩子,山寨裡都是一群老爺們,蔡道也得解決手下這些人的終身大事,不是嗎?
十歲以下的小孩子畢竟吃的不多,只要讓他們呆在足夠保暖的地方,蔡道就有信心養活這些孩子,如果是超過十歲的孩子,那就不一樣了。
半大的小子吃窮老子,此言非虛。
蔡道自己就正是這個年紀,每頓飯吃的糧食非常的多,連他自己都為自己的食量而感動害怕。蔡桶就更不用說了。
河中府這一開了口子,整個河東路的百姓都跟瘋了一樣,大部分人都往那個缺口匯聚。
沿途的洛陽府自然已經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