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個念頭在蔡道的腦海裡翻滾,突然大越兩個字又其腦中閃現,靈光一閃,他突然想到了呂惠卿此行的目的。
原來這個老傢伙在聽聞自己進攻大越國計劃之後,就盯上了桂州知州,廣南西路轉運使這個職務了。
原來如此,不得不說,蔡道還是真是有點佩服這眼光獨到的老傢伙了。
蔡道制定覆滅大越國的計劃,是從海路直接駛進紅河,直搗升龍城。可並不是說,陸路就不重要了。如果有一個得力的大臣肯吃點虧,就任桂州知州,廣南西路轉運使,糾集當地的駐軍和就在原地招募一部分士兵,就地訓練,守住邊境上的關卡。
當然,嚴防即可,死守就不必了。這位轉運使只需要守住最後的關卡崑崙關即可。穩定住邊境之後,轉運使在利用財帛吸引一部分蠻人下山,組織他們越過邊境偷襲宋夏邊境上大越國的部隊。如此一來,就能從表面上吸引大部分的大越**隊聚集在宋越邊境上。
如今,朝中適合這個位置的官員並不是很多。
章惇、曾布和蔡氏兄弟自然都是非常適合的人選,可是,他們四個又有哪個人願意主動放棄汴梁城這個花花世界,到瘴氣滿地的廣南西路去當官呢?
何況,這一次去還是給出徵的武將們打下手。立功倒是立了功,可名聲也不好聽啊!
現在想來,面前的這另外一個反骨仔的確是最適合的人選啦!
“呂大人,冒昧的問您一句,廣南西路轉運使之後,您準備作何打算呢?難道,您還是在奢望因為這件事,官家會再用你當丞相不成嗎?”蔡道並沒有直接答覆呂惠卿的期望,而是反問了呂惠卿一句有些不著邊際的話。
可呂惠卿就是聽懂了,看來這個小子的確是聰明,他還沒有開口,對方就已經猜出了自己此次拜訪他的真實意圖。
“蔡道長,看來你也是這麼認為,這轉運使的確是非老夫莫屬!至於之後的事情,就憑著滅國之功,老夫回京之後,就是做一個副相,或者樞密使,老夫總還是夠格了吧!”既然蔡道已經猜到了自己的意思,呂惠卿也就不遮掩自己目的和**了。
聞言,蔡道大笑著說道:“哈哈哈!呂大人說得並沒有錯。即便覆滅大越國的時候,文官沒有親自動手,可您派兵牽制了其大軍於邊境,自然是大功一件,你的資歷和功績,也的確足夠讓你回京了。不過,有一件事,您可能還不知道,短時間之內,官家只會用韓縝一個人當丞相,而樞密使的位置已經有人預訂了,就連副樞密使,您也不要奢望了,因為,以後副樞密使將會增加到十一個人,而且,每位副樞密使都是軍中的宿將。”
說話的時候,蔡道毫不掩飾他眼中的輕蔑之色。
蔡道的這番話,如同晴空霹靂一般,幾乎把呂惠卿給震傻了。
要知道,大宋立國之後,即便是權勢熏天的趙普、呂夷簡在位的時候,也沒有獨相這一說法。官家還是會給他的身邊安排一個或者幾個副手,甚至是對手,轄制丞相的權利。
還有,官家居然準備把所有的副樞密使的位置都給了武官,豈不是徹底亂了朝綱,這種事,別說是保守派的大臣不會答應,就是變法派的大臣們都不會答應。以他對章惇的瞭解,肯定會第一跳出來反對的。
不要忘了,當初,狄青就是因為當初看不清楚形勢,聽了仁宗的話,就任樞密使,結果活活被文官們噴死了。那個時候,就連仁宗皇帝都保不住這位名將。
“呂大人,有時候,貧道真是替你們這些有能力的文官可惜,不值。你們一門心思只願意呆在汴梁城中,以為這樣就能得到官家的寵信。一旦被調任地方,就認為這是在貶斥你們,你們會覺得就此失去了官家的信任。其實,完全是錯的。普天之下,莫非皇土。整個天下都是官家的,他又怎麼會輕視地方上的官員呢?
之所以,地方上的官員,特別說那些邊緣各路,邊境上又沒有戰事,那裡的主官自然就難以出頭了。可這都不是根本原因,而是因為,之前這些官員都是庸官而已。如果能夠在地方上做出一番作為,而且,能夠給汴梁城帶去大量的利益的話,就是不想引起官家的主意,也不可能。你再好好想想章惇的經歷,自然就明白了。
何況,你這一輩子已經為大宋朝出過太多的力了。怎麼就不為自己打算一番呢?大越國覆滅之後,官家勢必要在那裡重新建立一路。而大越之南,就是占城,占城國東邊,大理國南邊還有無數個國家,那裡都是膏腴之地,天氣雖然熱了點可其地基本上都能讓水稻一年收穫三季糧食。”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