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躺在床上,想著母親的話,還有她堅決的表情,姬予輾轉反側。
母親這個決定,讓姬予,還有林鹿,心裡都感到特別震撼。
因為姬予知道,母親對奔雷的感情,就像對自己和妹妹一樣,甚至按年齡算,他倆還要叫奔雷一聲‘大哥’。
剛成立的時候,奔雷只做發行,那時候的影片都是由電影局推送,包括電影院也都是國有。
在九十年代中後期,電影局打破統購統銷模式後,製片廠拍出來的片子再不是躺著就賺錢,還需要自己去發行。
是他倆,在九十年代末,創立了國內第一家民營電影發行公司,那時候的環境剛轉變,很多院線和製片廠並沒有完全轉變觀念——兩邊都是大爺,都得討好。
這邊好話說盡談到片源,然後再去電影院求爺爺告奶奶談放映。
南來北往,坐綠皮車,甚至為了擠上車鑽窗戶,別說睡過道了,連站著都是一種奢侈,因為是被人擠人架住的。
雖然辛苦,卻也是最甜蜜的時候。
當有了一定的規模後,奔雷不僅僅滿足於發行,也開始往上游走——製片。
在這個過程中,也是他倆一家家跑著去拉投資,又找團隊,才慢慢積累出了奔雷影業最開始的人脈和資源。
即使後來,姬潔在林鵬的要求下留在東海照顧老人和孩子,只擔任一家影城的負責人,她也從沒有懈怠。
換個人,可能覺得自己是老闆娘,這家影城不過是公司旗下分支之一的之一,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都無所謂,誰敢管自己?
有這時間,還不如去美個容、做個spa、跳跳舞再打打牌,但姬潔從沒有。
她的時間全都花在影城宣傳、營銷上面,剩下的,也都給了老人和孩子,屬於她自己的,很少。
否則的話,她擔任的武寧影城,不會一直成為公司院線旗下所有影城的銷售冠軍。
以前還能用位置因素——武寧影城在東海市中心來解釋,但現在,奔雷的影院在全國遍地開花,其中不乏京城、粵廣和深市的繁華中心,而武寧影城依然遙遙領先,那就是姬潔的功勞。
當然,有成績不代表全天候的待在公司,她個人能力強,可以迅速處理是一方面,當家人需要的時候,她也可以在家辦公,透過視訊會議來解決。
這樣一來,姬潔工作家庭兩不誤,對子女也能照顧到,尤其是身心健康,在她看來,學習可以慢慢來,但心理和身體,才是未來的本錢。
至於雙方老人,孃家就不說了,婆家——因為姬予爺爺早逝,但奶奶還健在,在她身體不好的那幾年,就一直住在他們家,都是姬潔照顧。
而現在,姬潔每週也會去至少兩三次,每次半天,除了她自己去,還會囑咐姬潔和妹妹有空就去看望。
能讓婆婆讚不絕口的媳婦,不說完美,至少跟林鵬比起來,強太多了。
但為公司、家庭的付出,早期還能讓林鵬感謝,後來……就像是習慣了一樣,再後來,因為他的問題,反而還被倒打一耙說姬潔無理取鬧。
那時候她對林鵬死心。
而今天,她對奔雷死心。
這些年的經歷,如電影的快鏡頭,一幕幕在姬予腦海裡閃過,雖然有些是姬潔的講述,但大部分,都是姬予的記憶。
但母親死心,卻並沒有絕望,反而決定破釜沉舟。
厲害了我的媽!
長輩說的再多,也不如她言傳身教來得震撼,和印象深刻。
而姬潔說她準備創業,姬予兄妹倆當然是舉雙手雙腳贊成的。
當然,林鹿只是精神上贊成,姬予卻有些想法。
姬潔覺得,現在發行公司太多,而且大頭已經被幾家頭部瓜分了,剩下的只能看撐多久而已。
所以她不準備走老路。
製作,經紀公司,這是兩個選項,或者兩條腿齊步走。
老媽當然不缺管理和運營經驗,但現在創業,尤其是文娛方面,現在雖然好作品出頭不難,但難的是沒有好作品。
無論是音樂、影視,還是小說。
大家懷念的,還是一二十年前的作品。
人們都以為姬予他們這些00後都喜歡新生代,實際上,他們聽得更多的還是十來年前的歌,現在的歌,聽一段時間洗個腦,然後就覺得乏味不想聽了。
這個規律,也跟現在娛樂圈更新換代速度快相一致,都是火一陣。
如果有不低於那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