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你說,她怎麼可能不對武則天效忠?
下面來分析一下武則天的心理。
武則天難道不擔心仇人會害她?怎麼可能呢。舉個例子,《唐會要》記載了武則天下達的一個敕文:“逆人家奴婢及緣坐等色入官者,不須充尚食、尚藥驅使。”意思是謀反者的家屬、奴婢被罰作官奴婢之後,不要讓他們去御膳房和御醫那裡工作。大家一聽就明白,這分明就是怕仇人下毒嘛。武則天上臺伴隨著血雨腥風的鬥爭,酷吏政治盛行,無數官民被殺。有時一個案件就牽連成百上千人,因為謀反而連坐沒為官奴婢者眾多。武則天一生任命宰相七十多人,其中被殺、被流放的加起來就佔三成。宰相尚且如此,你想想其他人能好過嗎?武則天也怕啊,怕這些人的家屬下毒啊。這種情況下她怎麼就對婉兒如此放心呢?
我認為原因也有兩個。
第一個原因:準確把握婉兒心理。
武則天估計是揣摩到了婉兒的心理:婉兒年幼,對祖父、父親沒有太多感情,而且深處掖庭一旦走上權力之路就不可能離開她。因為“朕”即國家,一切都來自“朕”。
第二個原因:欣賞婉兒的才華。
武則天是一個極其愛才的人,她懂人才,愛人才。科舉加試雜文是她的發明,科舉舉行殿試也是她的發明。徐敬業叛亂之時,駱賓王為徐敬業寫了著名的《討武瞾檄》,裡面把武則天罵得體無完膚,但是武則天看這個檄文的時候,卻被其文采所吸引,看得都入迷了,看完之後慨嘆說這樣的人才不為我所用,是宰相的失職啊。您說武則天愛才不愛?
對於武則天來說,婉兒有著超高的才氣,又有著“明習吏事”的長處,這就是她信賴婉兒的原因。而且她自信能感化婉兒,讓她為自己所用。
第26節, 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
上官婉兒十三歲就得到了武則天的器重,但一直到三十多歲,婉兒才成了掌機要的首席秘書。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原因一:論資排輩。
其實,武則天任命上官婉兒除了看重其才氣之外,還有個重要的原因:武則天似乎是想用婦女組成一套官僚系統,不說取代吧,起碼是能夠從男性組成的外朝分一部分權力過來。其實歷朝歷代的皇帝對於外朝的官僚體系都存有戒心,尤其是宰相權力過大的時候,皇帝總想培養一批新的官僚從老官僚體系那裡分權。漢代設立尚書檯就是這個意思。武則天也是如此,她也想從老官僚那裡多分一點權過來,交給自己人。而且她的這個需求比任何人都要迫切。為什麼呢?
武則天上臺始終頂著巨大的壓力,反對她的人非常多,而且主要是朝中的重臣。當年她要被立為皇后的時候,朝中文武百官無一人支援,那時真可謂“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孤立無援。後來才逐漸有了李義府、許敬宗等中低階官吏的支援,再加上元老重臣李勣的臨陣倒戈,武則天才得以順利登上皇后寶座。所以她早就意識到,只有高宗對自己的支援是遠遠不夠的,內朝、外朝都要有自己人才行。
外朝有許敬宗他們,在內朝武則天也要建立自己的一套班子,而且這套班子的功能還要和外朝的有些重疊,這樣有利於她居中制衡。她最先想到的就是起草文書的秘書班子,原本唐朝負責起草詔書的官員是中書舍人,按照規定是六人。高宗此時還健在,武則天還是皇后,對於她來說,不能頻繁接觸這些外朝官員,自己的想法也就不能得到順暢地貫徹,所以必須要在宮內建立一套自己的,由女人組成的秘書班子。實際上,早在任用上官婉兒之前,武則天就已經這麼做了。
雖然史料中沒有記載這些女人的名字,但是依靠出土墓誌,我們起碼知道上官婉兒還有個姓李的“同事”,她是一位名叫司馬慎微的官員的妻子。據墓誌所說,李氏也是才高八斗,武則天時期“墨敕制詞,多夫人所作”。她與婉兒同時期,擔負同樣的工作。李氏多大年齡墓誌沒說,但是她丈夫年齡比上官婉兒大三十多歲,那麼李氏起碼比婉兒大一二十歲。
有證據表明,李氏不是單獨的個案,武則天任命的女人還有其他人,《司馬慎微墓誌》載:“皇太后臨朝求諸女史,敕穎(潁)川郡王載德詣門辟召侍奉。”李氏能夠成為武則天的秘書,是武則天臨朝聽政後向天下尋求有文采的女性的結果。可以想到,制敕之類的工作工作量不小,而且還要二十四小時輪流值班,隨時候命。外朝要設定六個中書舍人才能勝任這項工作,那這個女人組成的秘書班子起碼不會少於這個數字,因此李氏只是其中一員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