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朝向主恆星。
蕭宇所選定的主基地,就在這顆巖質行星上面。如果只考慮燃料取用方便程度的話,將基地建設在氣態行星的衛星上面才是最合適的,不過蕭宇還有其餘考慮,所以依舊打算將主基地建設在這顆行星上面。
外側,距離天苑四大約五千萬公里的地方,是一條壯觀的小行星帶。這條小行星帶,要比太陽系的小行星帶規模大上許多,蕭宇估計,這裡的物質總質量,大約有地球的六倍左右。
這裡是否會形成一顆新的行星還不能確定,畢竟,可以決定這一結果的初始物理量太多太雜亂了,蕭宇沒有辦法做出估計。
再往外四億公里,則是一顆一點六倍木星質量的巨型氣態行星,這顆巨行星與天苑四星系的第三顆行星形成了軌道共振關係,其比率為三比二,既這顆氣態行星繞天苑四公轉三週,第三顆行星則公轉二週。
距離這顆巨型氣態行星三億公里的地方,是第三顆行星。它也是一顆氣態行星,其質量大概是地球的五倍,體積大概是地球的九倍。這表明,第三顆行星的密度要大大小於地球密度。蕭宇認為,這應該是一顆正在進化中的氣態行星。
天苑四星系中,製造恆星以及行星的原料還剩下許多,天苑四星系星際空間的物質密度,大概是太陽系星際空間物質密度的六倍,這表明,這第三顆行星將會繼續吸收星際空間中的各種氣體,越來越大,最終成長為一顆類似木星的氣態行星。
而第一顆和第二顆行星,因為過於靠近天苑四,這裡的物質已經被天苑四強大的恆星風吹散,所以它們已經失去了繼續成長下去的能力。
三顆行星,以及無數的小行星和一顆年輕的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