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戰旗,老巢已經易手。這樣一來,趙軍上下頓時驚恐大亂,紛紛逃散。佔據趙軍大營的漢軍輕騎見趙軍潰亂,當即乘機出擊,從側後切斷了趙軍的歸路;而韓信則指揮漢軍主力全線發起反擊。趙軍倉皇向泜水(今河北獲鹿南2.5公里,現在已被湮塞)方向敗退,被漢軍追上,結果全部就殲,陳餘被殺,趙王歇和李左車束手就擒。井陘之戰以韓信大獲全勝,一舉滅趙而降下帷幕。
井陘之戰的結局,對楚漢戰爭的整個程序具有重大的意義。漢軍的勝利,使得其在戰略全域性上漸獲優勢,即消滅了北方戰場上最強勁的敵手,為下一步“不戰而屈人之兵”、兵不血刃平定燕地創造了聲勢和前提,併為東進擊齊鋪平了道路,從而造就了孤立項羽的有利態勢。這雖然是一次戰役規模的戰爭,但卻有著戰略性質的地位。
在井陘之戰中,雙方在作戰指揮上的得失高下是顯而易見的。韓信取得作戰勝利,關鍵在於他能夠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有計劃地製造和利用趙軍的錯誤,巧妙地掌握士卒“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不得已則鬥”(《孫子兵法&;#8226;九地篇》)這一心理狀態,奇正並用,背水列陣,靈活用兵,出奇制勝,速戰速決,“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勢如擴弩,節如發機。”從而一舉全殲趙軍,譜寫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精彩篇章。趙軍的失敗,則在於主帥陳餘迂腐而又傲慢,並拒絕採納謀士李左車正確的作戰方案,昧於瞭解漢軍的作戰意圖。終於使趙軍喪失了優勢和主動地位,在處處被動中遭到全殲。
井陘之戰給後人留下了許多寶貴的啟示。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兵法的運用,貴在靈活創新,切忌死板教條。這正如宋代岳飛所說的那樣:“先陣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在這方面,那位曾經在2100多年前“戰必勝,攻必克”,的風雲人物韓信堪稱表率。 txt小說上傳分享
鉅鹿之戰
鉅鹿之戰
秦末,反秦名將項羽率領楚地義軍殲滅秦軍章邯、王離主力的重大作戰。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秦將章邯*陳勝、吳廣起義,擊殺楚地反秦武裝首領項梁後,率兵20萬渡河(黃河),配合由上郡(治今陝西榆林東南)急調至河北的秦將王離擊趙,攻破邯鄲(今屬河北)。趙地反秦武裝首領趙王歇及張耳退保鉅鹿(今河北平鄉西南),被王離軍20萬人圍困。章邯屯軍鉅鹿南棘原,築甬道(兩側有土牆的道路)至河,供應王離軍糧秣。趙將陳餘收集常山(郡治東垣,今石家莊東)之兵數萬人,屯於鉅鹿北,自度兵少,不敢出戰。王離猛攻鉅鹿,城中日趨危急。趙遣使求救於楚、齊、魏、燕等反秦武裝。
後九月,楚懷王以原項梁幕僚宋義為上將軍,號為“卿子冠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率楚軍主力5萬人救趙。三年十月,行至安陽(今山東曹縣東),宋義屯兵46日不進,欲坐觀秦趙相鬥。十一月,項羽斬宋義。懷王乃任命項羽為上將軍。
十二月,因張耳多次派人催促,陳餘不得已,遣5000人出戰,全部陣亡。齊將田都、燕將臧荼、趙將張敖等救趙諸軍皆駐紮在陳餘軍壘旁,不敢再戰。項羽遣英布、蒲將軍以2萬兵渡河,斷絕秦軍甬道。英、蒲二將初戰得勝後,項羽率全部楚軍渡過漳水,令全軍“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史記&;#8226;項羽本紀》)。楚軍士兵以一當十,呼聲動地,連續數次擊敗章邯軍。諸路救趙軍將領在壁壘上觀戰,莫不悚懼。直到章邯退保棘原(鉅鹿西南,今平鄉南),諸侯方敢助戰,與楚軍聚殲圍城的秦軍,俘王離,殺其副將,解鉅鹿之圍。自此,諸侯皆服屬項羽。項羽率部駐於漳水南,諸侯駐軍鉅鹿城外,對章邯軍呈南北夾擊之勢。
當年夏,因秦軍屢敗,二世遣人追究。章邯恐懼,派長史司馬欣回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稟報軍情。時趙高專權,猜忌將相,欲殺司馬欣。司馬欣潛返棘原,勸章邯早圖良謀。陳餘亦致書章邯,曉以利害,勸其反戈,裂地而王。章邯猶疑未決。六月,項羽遣蒲將軍率部分兵力,日夜兼行,渡漳水三戶津(今河北磁縣西南),斷秦軍歸路。然後自領大軍北渡,大敗秦軍於汙水(漳水支流)。章邯請降。項羽自度糧少不能久戰,乃於七月在洹水南殷墟(今河南安陽西)接受章邯軍投降。
此戰歷時近一年,項羽率楚軍以破釜沉舟、義無反顧的精神,用分割截擊等戰法,“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勢如擴弩,節如發機。”勢如破竹的全殲秦軍主力,為西路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