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西邊的各個民族和好,又安撫南邊的少數民族,對外聯合孫權,對內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勢發生了變化,就派一員上將率領荊州的軍隊殺向宛、洛二郡,將軍親自率領益州的軍隊打出秦川,百姓誰能不拿著飯食、酒水來歡迎您呢?如果真能這樣做,那麼稱霸的事業就可以成功,漢朝的天下,就可以復興了。”
劉備說:“好!”
孫子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諸葛亮以統觀全域性的軍事眼光,精闢的分析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佔據了“天時”;孫權政權割據江東,以長江天險為屏障,佔據了“地利”;而劉備身為漢朝裔胄,出身正統,深得民心,可以得“人和”。可以說諸葛亮未出茅廬已先定三分天下,三足鼎立的三國時代彷彿就是諸葛亮導演的。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管仲版隆中對
管仲版隆中對
在鮑叔牙的極力推薦下,齊桓公沐浴薰香齋戒三日,隆重迎接管仲,並拜管仲為宰相。
齊桓公經常同管仲商談國家大事。一次齊桓公召見管仲,首先把想了很久的問題擺了出來。“你認為現在的國家可以安定下來嗎?”
管仲透過這個階段的接觸,深知齊桓公的政治抱負,但又沒有互相談論過,於是管仲就直截了當地說:“如果你決心稱霸諸侯,國家就可以安定富強,你如果要安於現狀,國家就不能安定富強。”
齊桓公聽後又問:“我現在還不敢說這樣的大話,等將來見機行事吧!”
管仲被齊桓公的誠懇所感動,他急忙向齊桓公表示:“君王免臣死罪,這是我的萬幸。臣能苟且偷生到今天,不為公子糾而死,就是為了富國家強社稷;如果不是這樣,那臣就是貪生怕死,一心為升官發財了。”說完,管仲就想告退。
齊桓公被管仲的肺腑之言所感動,便極力挽留,並表示決心以霸業為己任,希望管仲為之出力。
後來,齊桓公又問管仲,“我想使國家富強、社稷安定,要從什麼地方做起呢?”
管仲回答說:“必須先得民心。”
“怎樣才能得民心呢?”齊桓公接著問。
管仲回答說:“要得民心,應當先從愛惜百姓做起;國君能夠愛惜百姓,百姓就自然願意為國家出力。”“愛惜百姓就得先使百姓富足,百姓富足而後國家得到治理,那是不言而喻的道理。通常講安定的國家常富,混亂的國家常貧,就是這個道理。”
齊桓公又問:“百姓已經富足安樂,兵甲不足又該怎麼辦呢?”
管仲說:“兵在精不在多,兵的戰鬥力要強,士氣必須旺盛。士氣旺盛,這樣的軍隊還怕訓練不好嗎?”
齊桓公又問:“士兵訓練好了,如果財力不足,又怎麼辦呢?”
管仲回答說:“要開發山林、開發鹽業、鐵業,發展漁業,以此增加財源。發展商業,取天下物產,互相交易,從中收稅。這樣財力自然就增多了。軍隊的開支難道不就可以解決嗎?”
經過這番討論,齊桓公心情興奮,就問管仲:“兵強、民足、國富,就可以爭霸天下了吧?”
但管仲嚴肅地回答說:“不要急,還不可以。爭霸天下是件大事,切不可輕舉妄動。當前迫切的任務是百姓休養生息,讓國家富強,社會安定,不然很難實現稱霸目的。”
由於管仲系統地論述了治國稱霸之道,使齊桓公的全部問題都迎刃而解,不久就拜管仲為相,主持政事,為表示對管仲的尊崇,稱管仲為仲父。
管仲為齊相後,根據當時形勢,對齊國進行了了一系列改革。
在行政方面:劃分和整頓行政區劃和機構,把國都劃分為六個工商鄉和十五個士鄉,共二十一個鄉。十五個士鄉是齊國的主要兵源。齊桓公自己管理五個鄉,上卿國子和高子各管五個鄉。把國政分為三個部門,制訂三官制度。官吏有三宰。工業立三族,商業立三鄉,川澤業立三虞,山林業立三衡。郊外三十家為一邑,每邑設一司官。十邑為一卒,每卒設一卒師。十卒為一鄉,每鄉設一鄉師。三鄉為一縣,每縣設一縣師。十縣為一屬,每屬設大夫。全國共有五屬,設五大夫。每年初,由五屬大夫把屬內情況向齊桓公彙報,督察其功過。於是全國形成統一的整體。
軍隊方面,管仲強調寓兵於農,規定國都中五家為一軌,每軌設一軌長。十軌為一里,每裡設裡有司。四里為一連,每連設一連長。十連為一鄉,每鄉設一鄉良人,主管鄉的軍令。戰時組成軍隊,每戶出一人,一軌五人,五人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