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2 / 2)

… 那麼,為什麼我們的生活不也是一場編排巧妙的夢幻呢?這種可能性的另一個佐證就是,我們經常在自己的感官印象中走入歧途,總是靠我們的主觀設想行事:我們可以讓十個人描寫一座塔,到了最後,我們就會得到十種不同的塔。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同樣是值得懷疑的。但笛卡爾安慰我們說,有一點是不變的,那就是懷疑本身,以及“我在懷疑”這一事實。由於懷疑是思維的一種表現,因此最終就可以說:“我思故我在”。這真是一個令人心安的結論,但對笛卡爾來說,卻遠不夠。他還想繼續尋找和“我思故我在”同樣確定的東西。他的尋找有了結果。他找到了:上帝。“在我的內心有著上帝的思想,上帝是無限的、萬能的和無所不知的。”這就是笛卡爾的解釋。“這個思想不可能來自外界的感受,因為它只向我顯示出有限的實體。但我卻不能自己去造就它,因為這是不可能的,我是一個有限的和不完善的生靈,怎麼能夠造就一個無限的和完善的生靈的思想呢?”因此,就只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上帝的存在。一個上帝存在的純粹證明!實在愚蠢,笛卡爾的同時代人竟然沒有理解到這一點,而是由於他的“懷疑論”譴責他是褻瀆上帝。

笛卡爾的特色

笛卡爾最大的天才遊戲就在於,首先是懷疑一切,然後再把人的思維成果確認為實體。他的“我思故我在”的命題,是如此鮮明和明確,甚至連最低階的學者都能夠理解。這是一句需要依靠本能思考才可以理解的話。而且,它實際上也並不像聽起來那麼真實。因為誰能說,我心裡產生了某種思想,就是我的存在呢?只要仔細觀察,我們就可以看到,思想所以出現,是因為它有這個願望,不出現,則是沒有這個願望。“我思故我在”這句話,只能證明思想的存在,並不能證明這個思想的主體就是我。

給我們今天帶來了什麼?

笛卡爾當然不滿足只把我們的思維定位為最後的安全堡壘。他還想讓我們能夠運用它。因為:“如果我們能夠理解火、空氣、星辰、天空以及一切我們身邊的實體的力量和作用,那我們就可以把這些自然力量用於各種目的。這樣,我們就可以使我們人類成為自然的主人和佔有者。”原來,這就是笛卡爾的意圖:藉助一種有效運作的理智,獲得對自然的統治,即不是平等的夥伴,而是服務的終端,供人們去利用和控制…… 而且為了自己的需要不必有任何顧慮。我們時代巨大的環境災難,肯定和人類這種對自然的統治慾望有直接關係。這確實是笛卡爾先生的令人懷疑的功績。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書末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