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2 / 4)

小說:皇太極 作者:無組織

民怯戰,正我發展良機。兒臣請帶白旗兵馬乘勝進擊,務取數城入囊中。”

代善一聽,這是皇太極要奪戰功,他豈肯坐視:“父汗,兒臣也領一支人馬攻城,如無建樹,甘願受罰。”

努爾哈赤不覺有些心煩:“你兄弟二人不要明爭暗鬥,和大明國有的仗可打,忠勇為國何愁不能建功立業!”

皇太極趕緊表態:“兒臣不敢。”

代善卻是忿忿然不開口。

努爾哈赤緩和了語氣:“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楊鎬方敗,必定對各城嚴加布防,此時去攻,勢必造成較大傷亡。我們且作休整,稍待時機,候其鬆懈,攻其不備,豈不更好。”

皇太極與眾人同聲贊服:“大汗英明。”

這樣,努爾哈赤出乎明廷預料,竟然休兵了。

薩爾滸戰敗後的楊鎬,深知開原城的重要。獲悉陳維翰棄城而逃,急派從戰場上倖存的總兵馬林帶兵去鎮守開原。他決心亡羊補牢,不讓努爾哈赤乘勝擴大戰果,以減輕罪過。明軍在各城嚴陣以待,後金軍卻無動靜了。滿心要報一箭之仇的明軍,都有些失望,不免漸漸鬆懈下來。

萬曆皇帝也是如此,薩爾滸兵敗之後,他即欲懲治統帥楊鎬。兵部言道,為防努酋乘勝長驅直入,不宜臨陣換帥。數月過去,遼左無事,萬曆不能容忍喪師辱國的臣子逍遙法外,便傳旨將薩爾滸之戰的倖存者楊鎬、李如柏逮進京師。文武大臣御史都察們紛紛彈劾,要求嚴懲這二人。特別是對李如柏,言官們質疑,四路兵馬三路無歸,為何獨他得以生還?

萬曆皇帝也覺得可疑,當殿質問李如柏道:“四路出師,三路敗績,為何獨你保全?”

“萬歲,統帥楊大人急召臣回保瀋陽,故而我南路軍得以無損。”李如柏辯白,並偷視楊鎬,用眼角示意。

楊鎬也就佐證說:“萬歲,當時戰場敵強我弱,再不收縮,南路軍也將全軍覆沒,故而急召其回防。”

然而御史當面質詢說:“分明是李如柏故意逗留不進,致使四路大軍不能彼此呼應,而遭努酋各個擊破。倘南路軍全速疾進,當努酋與劉鋌鏖戰時,即當攻佔敵之巢穴赫圖阿拉,則我軍必勝無疑。”

萬曆聽得不住點頭:“說得是,爾等如此怯戰,只圖保全自己,誤國誤民,朕怎能輕饒?”

李如柏一聽皇帝就要降旨,急忙叩頭求情:“萬歲,臣罪該萬死,請念家父一生鎮守遼東勤勞王命的份上,寬恕罪臣一二。”

萬曆皇帝還真就猶豫了。李成梁是他愛將,幾十年在遼東屢立戰功,且每次陛見時都攜有厚禮,甚得他的歡心。便放輕了語氣:“爾喪師辱國,本當問斬,姑念你本忠良之後,革去官職,居京待勘。”

李如柏心中暗喜又揀得性命,叩頭不止:“謝主龍恩!”

一旁,楊鎬緊繃的心絃也就鬆弛下來。很顯然,萬曆既已不殺李如柏,也就不會再殺自己。果然萬曆傳旨說:“楊鎬身為四路統帥,指揮失當,致使大軍慘敗,本該處死,然用兵方略兵部亦難辭其咎,且下詔入獄,再論刑罰。”

“謝萬歲不殺之恩。”楊鎬三叩其首,慶幸得以活命。

他二人可說是高興得過早了,朝野內外對萬曆皇帝寬容李、楊二人都深為不滿,紛紛上書要求嚴辦,而且輿論愈來愈烈,李如柏承受不住朝野的譴責,在京城的寓所自殺身死。楊鎬在獄中苟延殘喘,終未能逃出閻王手心,在萬曆宴駕後的次年亦即崇禎二年被處死,當然這是後話。

敗將楊鎬、李如柏退下後,經大明王朝精心挑選的遼東新統帥熊廷弼被宣上金殿。這位出自湖北江夏的名將,是兵部吏部聯名舉薦的,素以謀略過人有膽有識著稱。

萬曆皇帝當殿垂詢:“熊廷弼,遼左兵敗,朝野震動,匪勢益張。朕欲卿經略遼東,力挽狂瀾,不知有何良策?”

熊廷弼行前已認真研究了遼東形勢,一套安邊計劃在胸中已是成形。因而從容對答:“啟奏陛下,臣以為遼左地勢極為重要,堪稱京師肩背,欲保京師,必固遼左。而河東為遼左腹心,開原更為河東根基,因之慾守河東必保開原,保開原實為保京師也。”

“努酋囂張,何以克敵制勝?”

“萬歲,制敵方略不外乎三策。進剿其一,固守其二,剿守兼之其三也。”

“三策何為上?”

“萬歲,敵勢正熾,進剿實為下策。固守被動挨打,僅為中策,而堅守進逼方為上策。”熊廷弼又加解釋道,“先守,待守穩且又兵強後,看準努酋破綻再相機進剿,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