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裡虛構的人物靠山王楊林,其四處*18路反王的情節,應該就是取材於張須陀的事蹟,包括秦瓊和楊林之間的故事估計也是由:秦瓊在張須陀手下效力並深受器重的經歷,演繹而成。
於是張須陀評論的日程表排的很滿、很緊湊;呂明星、帥仁泰、霍小漢、翟讓等,數不勝數,全部各個擊破。
尤其是翟讓,簡直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前後三十餘戰,每破走之”;就是說張須陀對翟讓是三十勝,而且是三十“連”勝。
30勝0平0負,什麼概念?而且是在不到兩年的時間之內。
打個比方;拿大家熟悉的國際米蘭和AC米蘭;兩隊算上聯賽、盃賽、冠軍盃、超級盃、歐洲超級盃,每年的交鋒場次是2…8場;平均每年4場就不少,30場比賽需要打8年,也就是說需要國際米蘭、或者AC米蘭8年連敗,連平局都沒有,這需要多大的實力差距啊???
就連從1986年以來已經23年不勝韓國隊的中國男足國家隊和國奧隊,也不過才和韓國隊交手23次左右,何況其中還有幾場平局哪!
差距要達到30連敗的地步,恐怕就只有馬爾地夫、聖馬利諾、列支敦斯登之流的球隊了,而且兩個隊的主教練不能換,必須總是張須陀和翟讓執教,讓他們在一年內連打30場,在世界足壇也實屬罕見。
冤家路窄;這時的張總指揮剛好轉任滎陽通守,翟讓的瓦崗軍就跑過來了。翟讓的第一發應很迅速:跑,一定的跑,而且還的快,生怕張須陀率領五騎追趕。
實力差到馬爾地夫這個地步,也就不怪翟讓要跑了;不但他要跑,而且他手下所有和張總指揮交過手得人都想跑。
對於撤退大家都是躍躍欲試,已經收拾好行裝,喂好馬匹,做好一切準備,直等翟讓的一聲令下。
張總指揮和他久經沙場的軍隊似乎是要不戰而勝了!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23、最佳發言
李密還是很冷靜。
他知道就算要撤兵,翟讓也會召開高階軍事會議來宣佈,而不是秘密逃跑,光明磊落是翟讓的固有作風;而他的這種性格已經成為瓦崗寨所特有的氣質,體現在每一個細節裡。
李密現在副參謀長的身份和此前的功勞,決定了他在會議上有一定的說話份量。而對於自己的辯論口才以及曉之以理的說服技巧,李密是有信心的。至於對付張須陀的計劃,大家還在收拾行李的時侯,他就已經想好了。
不出意料,會議上翟讓、單雄信、賈雄等所有和張須陀交過手的將領們都主張撤回瓦崗,避其鋒芒,在他們看來張須陀就是瓦崗軍的剋星,三十連敗足以說明問題。
李密當然不會同意。
他認為若此番退回瓦崗,則大挫軍威,且短時間內難以再攻榮陽,待到日後再捲土重來時,可能已失去了爭奪天下的先機。對於瓦崗來說,既然已經反隋,那麼張須陀就是繞不過去的關卡,遲早都要面對。況且幾年以來,張須陀馬不停蹄、四處征戰,所率軍隊消耗極大而沒有得到及時補充,張雖勇冠三軍,也已是強弩之末;疲兵連戰向來是兵家大計,正可趁機一戰而破之!豈可不戰而逃?
句句字字,擲地有聲!
大家還沒有來得及鼓掌,王伯當就接著發言了:“當今時局迷亂,隋皇窮奢極侈,使百姓身處水深火熱,因而怨氣頓生,此天下反王四起,我等興反隋大業之根源也;而眾人摒棄成見,聚義瓦崗,以拯天下黎民為己任,全倚披堅執銳、勇往直前之銳氣也。
說到激動之處,他乾脆站了起來,“而觀今日之瓦崗瞻前顧後、畏首畏尾,全軍上下暮氣沉沉、銳氣全無,對一隋軍猛將居然畏懼如虎,又何談拯救黎民於水火,又何論一統天下之霸業?
“昔日楊公玄感,受拜柱國、身負富貴,尚且取其大義,斷然舉事,以應天下之民心;雖終落敗,但也無愧義無反顧、捨生取義之豪傑也”,說到這裡,王伯當望了李密一眼,他知道楊玄感之死是李密心中永遠的隱痛,常為未能挽救楊玄感而自責於心。
李密的目光中充滿了讚賞和驚喜,給了王伯當無形的鼓勵,他索性提高了聲音繼續說道:“若諸君並無破釜沉舟、拼死一戰之豪氣,無成就千古大業之意願;實不如回家耕田以求自保,更何必在此徒費時日、虛度光陰焉!”
這一段酣暢淋漓、意氣風發的發言,震驚了在座所有的人,包括李密和翟讓。甚至連帳外執行警戒的崗哨人員,也感到了王伯當得強大氣勢。
其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