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3 / 4)

”,不願意參與國際金融體系,這是大謬。他們之所以認為中國不需要參與國際金融體系,是因為國際金融體系很*。但問題是,需要與*是兩碼事,不能因為吃飯會撐死人所以我們就不吃飯吧,關鍵是要解決不吃得撐死人嘛!可是憤青的思考能力也就到此為止了,隻字不提中國金融也有*的話題,不知道是他們有意迴避還是不知道。

事實是,中國金融也存在*現象,原因在於制度的缺陷。國有銀行的國有性質決定其資產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國有資產在經濟執行中實實在在地存在著,它透過國家代理人的行為而參與市場競爭;另一方面,國有資產屬於抽象的“全民”所有,無法人格化,缺乏可操作性,國有資產是虛置的,國有股是“股東缺位”的。由於所有者的虛置缺位,產權模糊,導致難以形成對資本使用的有效制約和對稱資訊的把握,結果不但使資本控制權旁落代理人的手中,還產生了“企業內部人控制”的危機,使國有資產成為唐僧肉,只要有機會,誰都想得而食之。

憤青“不高興”也沒用(2)

所以我非常贊同美國耶魯大學陳志武教授提出的一個大膽辦法:將國有資產公民化,實現“全民所有”,在全國和31省市分別成立國民權益基金,把全國的國民權益基金股份均分給13億公民,以此完成民有化改革。

就目前中國這樣一種金融制度想跟美國金融叫板是不行的,但“貨幣戰爭”你不打還不行,那就要從制度上去規劃修正,培養更多真正的“金融戰士”。要是因為金融*而叫喊著只要實業不要金融,那就更搞笑了。實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就需要金融,這是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著的事情,不需要我再費口舌了吧。

再說了,美國沒有實業嗎?美國的工業基礎、汽車重工、航天科技、軍工、新農業、尖端電子,哪一樣不健全,哪一樣垮掉了?更不用說美國還掌握著那麼多核心技術、行業標準。憤青奔走相告的美國要破產,根本就是意淫,指望美國馬上衰落的難度不亞於指望太陽從西邊冉冉升起。相反,中國經濟的科技含量還很低,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夠,體制制度還不完善,發展包袱還很重。只能說,在金融危機當中,美國很重視中國的作用,中國也可以藉此向美國提一些條件,但想現在替代美國成為領導世界的國家無異痴人說夢。

就像上海外國語大學蘇長和教授所說,中國還缺少成為世界性領導國家的國內國際條件。

就國內來說,(1)政府與社會的內向性功能不足以使中國勝任承擔世界領導者的角色;(2)中國暫時還不可能為和諧世界建立提供所必備的制度性資源;(3)中國現有的財政資源不能保證或者維持中國持續的領導地位;(4)中國還沒有儲備充足的應付世界性問題的人力和知識資源;(5)中國的精英和中產階層缺少與外部世界打交道所需要的國際化、多元性的包容文化。

在國內國際限制條件下,實行“當頭”外交對中國來說就是不可取的。韜光養晦,“示弱”而非“示強”,外交上爭取更長久的和平國際環境,集中精力辦理好國內事情,在財政許可的前提下適度推動和諧世界建設,將仍是中國大戰略的要義所在。

(蘇長和《“示弱”有理》,載《東方早報》2008年12月31日)

“示弱”不會吃虧,“示強”往往沒有好果子吃。二戰前的德國和日本都很強大,國家一強大,本國的民族主義就坐不住了,要“示強”,要透過武力來擴張勢力,最後都一敗塗地。目前中國的民族主義隨著國家實力的增強而抬頭,好在這個時代世界人民普遍不接受“打砸搶”的強盜邏輯了,中國也不能完全拒絕文明潮流,因為這會讓自己陷入人人喊打的境地,這就註定新時代的憤青不會有大的作為,掀不起大的風浪,就算他們“不高興”也沒用。

“示弱”表明我們謙虛,否則也就不會有越王勾踐臥薪嚐膽這麼深刻的“示弱”故事。謙虛就必須承認中國還是一個窮國,沒有這樣的謙虛胸懷就不會有進步。

中國現在還是一個經濟舉足輕重、人口眾多又相對貧困的國家,“示弱”是必然而必要的。如果我們要打腫臉充胖子去“示強”,那好,誰都把中國當成胖子來看待,按胖子的標準來要求你盡國際責任,要求多交聯合國會費、多向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捐助等,中國就會“死要面子活受罪”。

當然,“示弱”也不等於放棄國際話語權,而是量力而行,用低調務實的姿態去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把為人類世界貢獻更多的文明成果作為自己的追求,讓國家道義形象與綜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