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村一位畫家曾斷言:如果本世紀中國有一位現代藝術大師的話,這位藝術大師的稱號非丁方莫屬。
畫家們談起丁方來好象談一個遠在天邊的或已寫進美術史的偉大畫家一樣。其實,丁方就住在村子裡,象眾畫家一樣:租房而住,或去北大食堂打飯或用電爐煮飯。唯一不同的是他用進口顏料畫油畫,他的畫有銷路。
丁方,原《中國美術報》借調編輯,因該報停刊未調進北京,現戶口仍在南京,無公職,老婆孩子不在身邊。他是90年搬到村裡來的。
丁方的油畫厚重、深沉,他的大地、天空、民窯,是原始的、純樸的、蒼茫的。他甚至把擠剩的空顏料錫管都鋪開來粘在畫布上,以增強作品的金屬般的力度感和豐富性。
以下是香港《藝術潮流》雜誌社出版的《中國大陸中青代畫家百人傳》對丁方的介紹(廖雯撰寫)──丁方
1956年7月出生,陝西武功人。
1982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工藝美術系,獲學士學位。
1986年研究生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油畫專業,獲碩士學位。
1981年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舉辦個人畫展
1983年在南京舉辦《四人畫展》
1985年參加南京《江蘇青年藝術周·大型現代藝術展》
1987年參加北京《走向未來畫展》
1989年參加北京《中國現代藝術大展》
《陝北風情》組畫 素描 1980…1981
《餵雞》、《推磨》 油畫 1981…1982
《抗旱》、《縴夫》 油畫 1983…1984
《城》系列 油畫 1984 三幅大陸私人藏、六幅臺灣私人藏
《走出城堡》系列 油畫 1986 大陸私人藏
《呼喚與誕生》系列 油畫 1986 一幅長城藝術博物館藏
《悲劇的力量》系列 油畫 1987 一幅大陸私人藏
《劍形的意志》系列 油畫 1988
《走向信仰》系列 油畫 1989
《高原的靈魂》系列 油畫 1990
丁方是中國當代 '85 美術新潮的重要代表人物。
丁方的藝術創作,以其堅定執著的對民族精神的反省和批判意識,和始終不渝的〃在沉思、衝突、犧牲等精神境界裡追求對痛苦力度的表現〃,在當代中國畫壇顯得格外突出且深具影響力。
黃土高原是丁方藝術的最初母題。早在八十年代初,他就曾多次去黃土高原體驗寫生。廣闊的黃土高原不僅喚起了他童年的回憶,更重要的是這塊深厚的文化母土所蘊含的雄渾力度,給他的靈魂以巨大的震撼和鼓舞,正是這彌久彌深的震撼,成為他日後對中國文化命運的思考與關切的最根本的起因之一。這時期他的一批組畫,以其純樸的造型和雄渾的力度體現了他對黃土高原的深刻理解,這一帶超意味的理解的深刻程度使他能把一些普通的景觀處理成既是現實的,又是永恆的。這對當時美術界〃鄉土風〃由外向的純樸和粗獷向內省式意念方向的轉變產生了很大影響。丁方1983年所創作的《抗旱》、《縴夫》等作品以紀念碑式的畫面構成,顯示出一種蘊含在他以後作品中的英雄主義意向。
丁方1984年開始創作《城》系列,標誌著具有獨特精神內涵的油畫語言開始走向成熟。這一系列作品將各種意味的建築空間與壁面置於一個不可撼動的畫面構架之中,一束神秘的強光不僅瀰漫在天空,而且照耀在堅實、粗礪的城與土地上,形成了金屬般的質感。整個畫面的嚴肅氛圍深刻地隱喻了現代靈魂對傳統文化的審視與反思。《走出城堡》是《城》系列中的一個轉折點,畫面結構依然堅實,但厚重的筆觸與強烈的肌理已初顯表現主義傾向。在《走出城堡》之後,丁方作品中開始出現了巨大的面具造型,它是畫家對中國古代青銅面具富於精神性的借用與闡揚。在《呼喚與誕生》系列中,堅實的描繪具有男性的強韌意志,有些區域性甚至採用了淺浮雕的塑造手法,近乎抽象的面具作為一個文化生命的原始象徵,凸現於繁複的結構之中,彷彿呼喚著一種埋葬在歷史深層的苦難聲音。這種苦難意識徑直導致丁方創作了《悲劇的力量》系列與《劍形的意志》系列。《悲劇的力量》系列試圖在更廣泛的文化背景上去表現對悲劇、苦難與力量的體驗,畫面廣泛使用了埃及金字塔、基督受難、中世紀建築等語言符號,描繪了〃一個完整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