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以人煙稀少而吸引我的郊區公園,一旦將書桌安在這裡就令人失望了:籬笆外是隆隆的汽車聲,頭頂上有蟬兒們瘋狂的嘶鳴聲。在吵得頭髮麻、心發慌的狀態下,我努力寫著清淡的流麗的散文。
傍晚,我按時〃下班〃回家。
〃在哪兒混了一天?〃丈夫小聲問。
〃公園,寫散文。〃
〃不錯,環境很好。〃丈夫由衷地羨慕,〃明天再去吧。〃
父母來京期間,我很少〃請假〃陪他們。我多麼想以本來的面目面對他們。遠離家鄉,是為了實現抱負,到北京發展自己,我已別無他法。但我若說要以寫文章來養活自己,誰也不會信的。有次去女友家玩,她請來了鄰居──大名鼎鼎的一位青年作家。女友向作家介紹說,為了實現當作家的理想,我連工作都不要了。氣氛立刻緊張起來。不一會兒,作家就牽著他的女兒離開了我們。女友這才如夢初醒:〃糟啦,我毀了你!〃一件事情被推到極端,其可信度就值得懷疑了。而且,這位作家因寫作出名也沒有辭職,他現在還是報社一個部的主任。
我只有更用功地寫作,什麼也不用多說。
1992年初春,一位畫家朋友來到北京,告訴我有關圓明園藝術村的情況,我立即去了。在那兒,我看到了一群面有菜色、桀驁不馴的年輕人,丟掉鐵飯碗,遠離家鄉,來過這種他們稱之為〃三無〃(無戶口、無單位、無家庭)的生活。畫家們一邊在剛夠溫飽的日子裡喘息,一邊在色彩、啤酒、女人中陶醉。藝術村,它是我們沉悶生活中的一絲亮色。此後,我多次來到藝術村。在烈日炎炎下,拖著疲憊的身子,每天奔走於十幾公里外幾十個畫家之中,中暑、虛脫成了常事。
不過,哪家報刊會發表這種東西呢?
3個月後,這篇將近4萬字的紀實文學完稿。一年後,這篇題為《二十世紀最後的浪漫──圓明園藝術村紀實》全文刊登在1993年第3期《鐘山》上。
我選擇了圓明園藝術村作為我的突破口,是因為曾經有過教訓。
在這之前,有天我去北京日報社,門衛拿出會客單讓我填,工作單位一欄,我沒有填。門衛看了就問:〃單位怎麼沒填?〃
〃……我……〃
〃問你呢,單位?〃
〃沒,沒有。〃
〃怎麼連單位都沒有呢?〃門衛認真地問。
〃就不能沒有單位嗎?〃我突然覺得這事兒有點可樂。
這樣一說,門衛態度緩和了,但還是不放我進去。眼看著那些比我晚來的出示了單位證件的人一個個進去,剎那間,我明白了自己在這個社會里的處境。
有時去採訪一些名人,還沒等你提問,他們就先問你是哪家報社的。那些連報刊大小都要挑的主兒,你能告訴他們你是自由撰稿人嗎?驗明正身後,他們會說一句對不起現在我很忙諸如此類的話。那時我的名片上不敢有自由撰稿人字樣。個體戶有執照,國家認可的經營範圍,自由撰稿人是什麼呢?
自由撰稿人,她的副產品是隨之而來的那份孤獨。自由撰稿人不比做生意的個體戶,個體戶有自己的客戶,與社會有密切的聯絡,撰稿人雖然也需要出門採訪,但更多時候幾乎不與任何人來往,寫成文字需要大量時間。忙於公務的丈夫又很少回家,我比常人更多出一份枯燥與單調。
在這份孤獨裡,我種植一切能弄到的花草。臥室裡、窗臺上,披掛著各種常綠的吊蘭。那盆秋海棠,一年四季盛開紅豔豔的花瓣,默默地陪伴著我。
孤獨中,我養成了一個壞習慣:不打老鼠。這習慣令丈夫不可容忍。有一天,丈夫突然發現羽絨服被咬了一個洞,大叫:〃不好,家裡有老鼠!〃然後埋怨我,〃你整天在家,怎麼也不管管?〃
〃幹嘛要管?每回老鼠進屋我都不趕,看著它一步一步爬進來,特別可愛。〃
〃你……〃丈夫又好氣又好笑。
想象一下,如果你也整日孤零零一個人,到了夜裡依然跟自己的影子相伴,而屋外是荒郊野地一片黑咕隆咚,這時突然走進來一位漂亮機靈、精神煥發的老鼠,你會不會很歡迎它?
然而,我還是感激孤獨,感謝孤獨的自由撰稿人生活。這份生活,使我擁有了──自信──這是一份從前想也不敢想的奢侈。明天怎麼過──關於女兒
我妻子如今是遂了心願。我所在的公司現在也做得夠紅火。但是我們一直有著一個潛在的憂慮──女兒的生活狀態算得上正常嗎?
早在我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