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就是土耳其那邊兒的高鐵線路建成了,正準備通車,所以總理過去一方面是出席通車儀式捧場,另一方面也是順勢推銷華夏的高鐵技術,和一攬子解決方案。
這是華夏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條高鐵,是十年前由鐵建和機械進出口公司與土耳其其他兩所公司共同投標承建,長達530公里,列車全程歷時三個半小時,遠少於公交車或汽車所需要的六個多小時。
為了這個專案,華夏方面為土耳其提供了八億美元的貸款,其中包括五億美元的優惠貸款,這也體現了華夏在高鐵技術輸出中所做的巨大努力。
在鐵路修建過程中,也遇到了重重困難,土耳其鐵路建設人才匱乏,所以線路設計在建設中反覆修改,這對華夏方面開展工作也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還有人蓄意破壞,試圖減慢建設程序。
“總而言之,如今取得的這麼一點兒突破,是相當不容易的。”總理提到了這件事情,不由得有些感慨道。
林蕭聽了,也點頭贊同道,“當初鐵道部確實出了很多問題,但是在修建高鐵方面的決策,還是非常正確的,這一點不容否定。”
目前來說,華夏高鐵正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強力向海外輸出,廣闊的海外市場和國內市場不一樣,不僅僅是有需求就能做成買賣,要想佔領海外市場,僅僅技術過硬、價效比高也是遠遠不夠的。
波詭雲譎的國際市場競爭需要準備的還有很多,稍有不慎,煮熟的鴨子也有飛走的時候。
“從華夏高鐵折戟南美市場,到遭遇歐洲標準壁壘,再到暹羅的政局動盪,讓差不多已經板上釘釘的大米換高鐵計劃擱置,這其中遭遇的非經濟因素太多了。”總理有些感慨地說道,“但正是這些幕後看不見的手的攪局,讓我們學會了多維思考,美洲不行就亞洲,亞洲不行就非洲,反正地球這麼大,只要不放棄,總會找到合作伙伴的。”
林蕭對於總理的話,深表贊同,事實上也正是如此,雖然在南美和歐洲沒有搞成事兒,但是華夏方面終於在傳統盟友非洲實現了突破,海外首次採用全套華夏技術標準修建的電氣化鐵路,已經在衣索比亞東部城市德雷達瓦開始鋪軌,計劃將於明年十月全線通車。
雖然說賣到了非洲,未必就能夠收回投入的資金,但是其他方面的回報,也是可以值回票價了。
“高鐵海外輸出的決定權在哪兒?在我們自己手中。”一號首長聽了,也表示道,“市場經濟遵循的是叢林法則,只有足夠強大才能生存下去。我們目前已經擁有高鐵技術上的優勢,這就好比有了金剛鑽,有了承攬瓷器活的本錢,這是最重要的。但僅僅這個還不夠,我們還需要儘快適應市場經濟環境,推進市場化運營,確立國際化經營理念,引進現代化管理手段,逐步打破西方經濟上的壁壘。用經濟的方式解決經濟活動中的問題,用政治手段解決政治上的問題,兩手抓,齊頭並進,我們的高鐵海外輸出,就一定能闖過重重險灘,走上康莊大道。”
總理和林蕭聽了,都紛紛點頭。
在美國重返亞洲政策的影響下,東亞國家為了自己的安全和利益,已經做出了不同的選擇,在這場華夏和美國的較量中,美國把戰略重心移向亞洲,就是擔心華夏繼續做大做強,甚至是獨霸亞洲。
美國不願意失去已有的全球霸主的地位,更不願意被擠出亞洲。
所以說,美國的重返亞洲政策的關鍵,就是控制和約束華夏,遏制華夏的發展速度,鼓動少數國家與華夏為敵,挑起周邊各國與華夏的領土主權紛爭,目的就是在華夏周邊滋事生亂,影響華夏的穩定,壓縮華夏的地緣優勢。
對於這一點,實際上很多人都是看得很清楚的。
作為華夏高層們,無論是一號首長也好,還是總理也好,都在為積極應對美國人的遏制政策而運籌帷幄。
高鐵技術,無疑就是實現華夏突破美國遏制政策的一記鐵拳。
正因為如此,在暹羅境內展開的克拉運河計劃,以及暹羅高鐵計劃,才會讓他們感到格外看重。
而在這件事情當中,林蕭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關鍵的,稱之為決定性因素,也不為過。
如果是在封建王朝時代的話,林蕭僅僅憑著這件事情,就足以封侯拜相了。
可惜現在不是封建王朝時期,卻不得不講究一個論資排輩的問題,所以林蕭即便是被破格提升了多次,也不過就是一個副廳級幹部而已。
克拉運河倒也罷了,可能還得好幾年才能夠開通,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