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在林蕭身後的杜宇,就感覺到空氣之中都傳來噼裡啪啦的聲音,他心中暗自驚訝,沒想到兩個人的目光對撞,都能夠激起這麼強烈的反應。
看起來,高手直接以目光殺人,並不是什麼無法辦到的事情。
在杜宇看起來,林蕭和魔石會尊主兩個人,都是心志堅定之輩,兩人目光對撞,絲毫沒有退縮的表現,竟然鬥了一個旗鼓相當。
不過杜宇也感到比較懷疑,單單是這麼看對方兩眼,就能把對方給降服了嗎?感覺不大可能嘛,這完全不符合目前所知道的物理學原理。
畢竟他們眼中的目光,又不是高能粒子射線什麼的,更不是鐳射,怎麼可能傷人於無形?
遠在京城的大內之中,此時多位高層正圍坐在指揮部的地下室內,觀看從大螢幕上顯示出來的由三顆軍事衛星臨時擔負的現場實況直播。
這一次的泰山之巔大決鬥,早已經牽動了海內外各大國的領導層的目光,此時此刻,關注這一場大決鬥的,絕對不只是華夏國的領導層。
“首長,現在我們上空的軍事衛星數量,突然激增了六倍多,軍方已經總動員,陸基導彈值班數量增加了一倍多,另外京滬等地的防空導彈部隊,也都進入了一級戰備狀態。”軍委一位委員向一號首長彙報道,“我們已經做好了一切戰鬥準備。”
“嗯。”一號首長點了點頭道,“怎麼會突然多了那麼多的軍事衛星呢?臨時發射也來不及吧,而且投入也太大了。”
軍事衛星是用於蒐集和截獲軍事情報的人造地球衛星,衛星偵察的優點,是偵察範圍廣,速度快,可不受國界限制定期或連續地監視某個地區。
世界上最早部署國防衛星系統的是美國,自1962年至1984年,美國共部署了三代國防通訊衛星68顆,使軍隊指揮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據說,美國總統向全球一線部隊下達作戰命令只需要三分鐘。
不過到了現在,太空早已經不再是美**隊的聖地。
在1960年代至1970年度年代之間,美國和前蘇聯支配著太空的使用權,並且在兩個太空力量之間形成了戰略緩和,這種緩和在後來的冷戰期間一直持續著,即使是其他國家開始進行他們自己的太空計劃,太空商業化使用開始興起。
然而自從冷戰結束之後,太空區域已經變得更加擁擠,超過40個國家擁有或操作著衛星,實際上所有國家都依靠著基於太空的能力進行民事應用,比如天氣預報和精確導航。
美國太空司令部追蹤地球軌道上超過1000個有源衛星和21000個其他人造物體,基本上都是碎片,大約60%的有源衛星用於通訊,並且大部分屬於商業運營商。
隨著從事航天的國家和私人企業數量的增加,太空領域也變得更具競爭性,其他國家已經注意到了太空系統給美**方帶來的明顯優勢,並且開始發展能夠挑戰美國在太空中地位的能力。
比如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在2007年華夏曾經成功地測試了一種反衛星武器,摧毀了近地軌道的一個出現故障的氣象衛星。
此外,電子攻擊、網路攻擊和針對太空系統所使用的地面基礎設施的攻擊,也開始擴散。
但是現在,製造衛星的成本,其實已經很低了,唯一令人頭疼的就是發射衛星的成本,這是一個很高昂的花費。
如果沒有充裕的資金,想要發射自己的衛星,那是不容易的,相反一些財大氣粗的公司,比如說微軟、谷歌等一些大公司,沒有技術壁壘,也沒有資金壁壘,更沒有政策壁壘,所以他們基本上都有屬於自己的私人衛星。
“首長,其中的一些衛星,平時都是在休眠之中的,這一次突然被啟用了,有點兒突然,如果不是我們對於空域的觀察比較仔細的話,怕是也無法發現居然在太空中隱藏了這麼多危險的傢伙。”軍委的那位委員回答道,“不過從體積上來看,這些軍事衛星能夠造成的威脅並不大,多是一些偵查衛星,沒有什麼攻擊性。”
一號首長點了點頭,這其中的一些問題,他還是知道一些的。
美國人也好,前蘇聯人也罷,當時都在太空裡面佈置了一些大殺器,也就是被稱之為太空武器的東西,將一些空間站給改造成了核武庫,雖然數量不算是太多,但是隨隨便便裝幾枚千萬噸級的熱核武器,就足以將地球上任何一座大城市從地面上給抹去了。
華夏對於這種情況,也是非常關注的,透過多年來的觀察,也鎖定了其中的一些太空核武庫,明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