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學生、種地的農民、作戰的軍人誰都需要,特別是軍人和工人還有學生,也許上了年紀的農民對這些東西不感興趣,但其它人要想在山村的治下活的更好,就必須需要從這個基礎開始。
在完成基礎掃盲之後,低齡的孩童,或者說低於十一歲的孩童都將開始進行四年的小學教育。在這四年中,他們將主要學習語文、數學、自然(科學)、德體(衛生體育)四門主要課程。這四門課程涉獵的深度不大,語文主要追求的是識字書寫應用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數學就不用多說了,除了加減乘除的基礎外就是各種體積、面積和各種實際運用運算。自然科學課程中不僅涵蓋了生物、常識、地理這樣的自然科學常識,也從中培養學生們對大自然和未知世界的探索之心。德體課程目前還是主要致力於體育方面的培養,不僅注重學生們的身體素質,跟注重其整體意識和佇列操練這樣近乎半兵半學的未來培養。
而如果是超過十二歲以上的孩童,則是進行兩年制的培養教育為主,這兩年的培養課程主要是語數和德體教育。取消了自然類課程。而這種兩年制的教育也可以針對於十五歲以上所有成人的夜課普及教育,唯獨和孩童少年不同的是對成人取消德體教育,取而代之的是自然類課程。
能完成以上以上兩種不同基礎科目教育的學生、工人和軍人農民雖沒有任何實質的獎勵,但隨著新村的發展。很多人也明白如果要想在山村混的更好,僅憑以前剛掃盲的文化水準已經愈顯不足,很多工廠的崗位已經出現要求至少完成基礎科目的文化條件,而且哪怕沒有經過掃盲的人也明白。這完成基礎教育的人哪怕崗位相同完成的工作也一樣,但是不管是山村自辦的集體工廠、還是像趙木匠他們自己私人的木器上,都會多一份文化教育補貼工分。這種補貼雖然並不多但卻是白給的部分,反正上課又不要錢只要自己花時間和動頭腦就行,很多人就是衝著這點白給的部分,愣是苦熬兩年到三年的晚上,把這基礎課程給吃了下來……
這種白給的工分說實在話會佔據每年山村整體財政收入的一塊費用,但是為了鋪開這種基礎教育的普及範圍和廣度,山村對於這一塊的支出是毫無怨言的,畢竟高層都能理解鄧時鋒那金字塔理論,只有底層教育鋪的越廣泛和受眾面越多,金字塔頂尖從量到質的高度才能越高越強。而從目前教育基地中匯聚的各種統計數字上看,在工業區、各治下之地的普及學校、夜校等各個地方,目前已經透過基礎教育考核畢業的學員已經超過了六千多人,而正在接受教育還未畢業的人數,則是超過了三萬之巨。
有付出就有收穫,這樣鋪開式的基礎教育已經開始體現出它的成功,這六千多畢業的人員多半集中在學校、軍隊和工礦企業中,有這樣的一批受過教育的基礎人員,再從這些人中挑選人員,去接受更高等更系統的教育,從而培養出更高階的人才也變得較為輕鬆起來。
目前在教育基地裡的學生,從教育課程上被劃為中級教育課程和高階教育研究兩塊,中級教育所教授的內容在小學基礎教育上有很大的提升,數學就不用多說了,從各種實際運算直至到代數、幾何課程,語文則是多學習作文、應用文以及偏國內史和愛國詩歌古文類的情操培養;生物地理這些自然課程以及體育美術類課程雖然看似略多但能透過小學課程的培養,具有一定底子的學生都不會有啥問題;而如果是成年人再教育則不要求全部涉獵,但必須選修兩門透過考核;和小學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在中級教育中開始出現物理化學兩門實際科學應用類課程,不過這兩門課程涉獵不是太深,只是作為一個基礎理論的學習和培養興趣,以便進入到高階教育這一塊打好底子。
完成中級教育的學生在山村的各地方都屬於搶手貨,不管是在工廠還是在管理部門都屬於有多少要多少的高階人才,不過這些接受中級教育後的學生去的最喜歡去的地方,除了各廠礦單位之外,就是設立於各個治下領地上的基礎學校中當教師。
教師這個崗位工作自古一來都很受人尊敬,再加上各地學校是由山村撥款、當地村民義務勞動修建,基礎教育學校如雨後春筍般的在山村的各治下領土落成,而新土地被併入之後,以及北面少數民族區域也開始出現試點學校,大面積鋪開的教育工作雖然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卻也造成目前教育師資力量的短缺,一部分基礎教育學校只能出現一個到兩個老師兼任全部班級的教育工作。師資力量的缺口是目前人力缺口中最讓人頭疼的部分,一個受過中級教育的學生和成人本身基數並不大,而且還要從這些人中再挑選一部分進行半年至一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