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演了很久,指揮官們給出來的幾個作戰方案都不是太令人滿意,較為穩妥的方案需求兵力過多消耗太大,而兵力過少雖然靈活性強可能獲得的戰果不會太多,畢竟大家是衝著人口和物資資源去的,撈不到東西還不如不出兵……(未完待續。。)
188:推演的結果
() 推演讓人不太滿意的最大一個根結就是夜間的防禦問題,按現在的作戰條件,夜戰對於攻防雙方都極為難以cāo作、但卻又是最佳的奇襲手段,對於這種很容易造成大崩潰的作戰手段,即便是到了二十世紀也直到較為成熟的夜視儀出現後才得到有效的解決。
因此如果要蛙跳式作戰建立橋頭堡似的作戰點,夜間的防禦就成為了必須要直視面對,而且也不得不花大力氣解決的問題。
目前山村的軍隊在外駐紮的部隊防禦夜戰多采用燃油探照燈、鐵絲網和地雷相結合,光聽這些東西你就知道如果要建立一個橋頭堡的話需要運送多少物資,而且燃油探照燈和營地內的照明燈的油耗也是一個不小的數字,因此如果非絕對必要的情況下,軍隊很少設立駐防點。
為此這個橋頭堡要怎麼設、設在哪、人數規模,以及是利用攻打下來的軍堡做基礎修繕後使用,還是重新建設等等這些問題都是值得考慮的。
除了建立橋頭堡前哨基地外,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就是和誰打?打多大規模戰鬥也是需要謹慎考慮的。
目前山村的軍隊所遇到的對手不管是土司也好還是明軍軍戶也罷,都是以步兵為主的作戰部隊,山村的作戰部隊完全可以透過腳力的機動能力和攜帶的給養進行機動規避或者是繞行打擊其薄弱點,即便是攻城戰軍隊也能利用火炮轟開其依賴的城牆防禦體系。
而且考慮到軍隊目前還沒有打過正兒八經的陣地戰和大規模戰鬥,先拋開戰術問題不說,如何能夠支撐起一場超過三千人以上規模的戰鬥也是一個考驗的現實問題。
冷兵器作戰的後勤特點主要決定於糧食供給,而山村軍隊因為裝備大量熱兵器的緣故,決定山村軍隊作戰規模大小的決定因素是三個量:產量、儲量、運量。
山村工業的產能和儲備量已經隨著蒸汽機和衝壓機技術的成熟而變得不是個問題,只要給一定的時間,當新的工業機器投入使用,大量的彈藥會源源不斷的生產出來。
而最後一個運量運能的問題就是目前最大的關鍵,如果是短期作戰的話三千人以上的供給還不是太大的問題,可作戰時長一旦超過一個半月,以山村目前所擁有的運能就會出現供給缺口,特別是如果作戰位置不能直接透過水路到達要走一段陸路的話,那供給量只能夠保證一個月這樣的時間斷。超過這個時間段,在只能保證彈藥供給消耗的基礎上,糧食方面就只能夠靠外出掠奪收集來進行補充。
也正是如此,指揮部在選擇對外作戰和擴張時都是小心小心再小心,情報工作做的是細緻細緻再細緻。沒辦法,現在底子還太薄,經不起太大的損失。
思來想去,大家一致認為,若要降低出動人數以最小的作戰單位出戰,又能夠保證行軍、駐紮以及作戰效能的話,在一個營的兵力情況下,最確需的不是大炮,而是一種可以連續速shè產生截斷式攻擊的武器。雷神火炮雖然能發shè霰彈做到這一點,但火炮轉向困難,而且需要裝彈時間,和步兵作戰還無所謂,一旦遇上騎兵這種高機動作戰能力的對手,那麼就很容易在遭遇戰和夜襲防守作戰中被對方給強力突破造成巨大的損失。
推演到這裡得出這樣的結論,一眾指揮官們此刻的眼睛是眼巴巴的看著鄧時鋒,看到這些傢伙們那種渴求的目光,鄧時鋒直想抽自己幾個耳光。
在今年年初商式快槍確定列裝之後,羅蛋在一次彙報時正好瞅見鄧時鋒桌面上的一種武器,這種武器模樣很奇怪,就像是一堆槍管捆綁在一起,旁邊帶個搖把,如果是略微有點軍事知識的穿越者一眼便能認出這是加特林式機槍;當時羅蛋好奇之下向鄧時鋒問起這種武器的作用和原理,結果鄧時鋒嘴一塊便將這種機槍的xìng能和工作原理給說了出來,此後羅蛋便兩眼放光的三天兩頭一有空就往兵工廠跑,就是為了能夠追看這種武器的研製進度……
加特林旋轉式機槍的結構並不複雜,在換裝金屬定裝彈藥後這種武器也屬於可以裝備的武器,若不是黑火藥所產生的推進力不足,在保證槍彈動能的前提下無法給復進機構提供足夠的推力,鄧時鋒更想裝備的是類似於馬克沁式重機槍;畢竟加特林式機槍不能採用子彈帶式的供彈方式,彈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