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部分(2 / 4)

小說:山窩裡的全球首都 作者:

想透這一點的話……那麼他也不是一個小地主了……

當然。真要較真追溯起來,鄧時鋒對土地的一些政策也有推波助瀾的“陰暗”手段在裡面起作用。

都知道後世某黨是以土地政策起家並最終贏得天下的,這種打土豪分田地的做法對錯在後世也是爭論不休,有人說好有人罵娘,不過不管怎麼樣,某黨的確是用這個辦法贏得了中國佔據九成人口的底層農民階級的支援。

而在穿越之後,鄧時鋒也曾經考慮過這種土地運動的大殺器來幫助自己的夢想,不過就像一位偉人說的那樣,沒有經過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而另一位偉人也說的好,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這兩句話不管是什麼時候都有用,如果鄧時鋒直接將土改政策給套用推廣開來,那麼山村的工業發展肯定要受到很大的挫折!

廣西的地理環境什麼多?山多!

山多地少就是廣西的地理環境特點,好不容易有些良田又多集中在地主大戶們的手裡,對這些掌握絕大部分生產資料的地主大戶們,鄧時鋒目前的政策就是隻要他們不對山村政權表示出強烈的敵意和對抗,山村還是像許富田這樣不會動他們的,丈量土地那是規劃控制整體農業基礎的一個根本問題,自己想從中投機取巧的只會搬石頭砸自己的腳;而要像許富田嘴中所說的趙家地主那樣想作亂……等候的絕對是火炮槍彈伺候!

敢像趙家那樣作亂找死的地主並不多,畢竟很多地主還是明白形勢比人強,矮簷底下要低頭這樣淺顯的道理,因此雖然山村打下了這麼多的土地,但真正收拾掉的地主並回收重新分配的土地並不是太多,這樣做其實就是鄧時鋒為了利用這些地主們手中所掌握的大量土地,繼續利用他們去將底層的農業人口給“逼迫”到自己的工業人口這個大盤裡來……

只要這些地主們依舊還是沿用著老觀念抱著高田租不放手,依舊掌握著大量的農田生產資料,那麼底層的農民就只能夠為了生計源源不斷的自己脫離農民的身份,轉入到山村的工廠和各種工業建設專案中去工作獲得他們生存的資源。

現在明白鄧時鋒在裡面玩的“陰謀詭計”了吧,演戲需要有紅臉白臉,而鄧時鋒沒有簡單粗暴的發動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就是他需要這些地主們繼續掌握著大量的農業生產資料,從而利用他們起到的反面作用來刺激底層農業人口轉入到工業人口中去。

這就是鄧時鋒在對目前山村治下社會問題的調查,以及結合實際建設有明末特色的工業社會的發展道路。

這話說的是不是很耳熟,如果單純的搞土地改革,那麼大量一無所有的底層農民在獲得屬於自己的土地後,將抱著自己的那一畝三分田和老婆孩子天天不思進取,這樣做的後果就是無法加速刺激工業發展的程序。

鄧時鋒的這種做法在若干年後被社會學者們給參透,對於鄧時鋒的這種做法也是各有褒貶,但是有一點是大家都很肯定的,那就是這種做法的確非常簡單有效!(未完待續。。)

191:軍隊待遇的新訊息

不知不覺間又到了一年的初冬,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就是山村最熱鬧最忙碌的時刻。因為除了很多已經逐漸固定自己工作崗位的熟練工人之外,還有很多外部前來打零工散工的人員進入山村或者是在當地找活幹,再加上各工廠又趕著想在過年前多賺點,因此各個工廠都是卯足勁的開工生產。

而在距離山村大本營最遠的東面也就是鬱林州境內,雖然這裡並不屬於山村的直接治下管轄,但從這裡三個連的駐軍已經掌握住實際控制權的既成事實,這裡已經算是屬於山村的半塊飛地,之所以叫半塊就是這裡還沒有像直接治下地區那樣派出行政人員接管。

鄧時鋒派兵駐紮鬱林州除了要疏通恢復雙流運河之外,還有兩個很大的戰略物資需求供給。

一個是是要獲得鬱林州大量的布匹;廣西從唐宋時期起就一直對外出產麻布和棉布,其中麻布因鬱林州大量種植多產苧麻而有大量的貨源供應各地,而棉布雖然多采用嶺南的木棉紡織,其舒適感和其他效能略差,但在這個時代也是屬於不錯的布匹。(注:按屈大均《廣東新史》資料顯示,廣東的新興縣和新安縣種植苧麻的面積和產量最多,但銷售因為交通的緣故都走鬱林,因此被劃入鬱林州的主產品,本書為方便閱讀全部納入鬱林州產。)

而山村目前所消費的布匹有六成以上來自於鬱林州,考慮到山村仍舊在增長的人口和軍隊以及工人階層所需要的消耗量,一直沒有自己的布匹生產來源保證穩定的供應量一直是覃二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