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和江山一起變成了落花流水!西周王朝從周武王開始算,經二百六十多年時間,從此滅亡。 txt小說上傳分享
1、歷史需要秦始皇
1、歷史需要秦始皇
公元前221年,始皇二十六年,秦始皇統一六國,自稱始皇帝。他採納丞相李斯建議,廢除諸侯分封制度,劃六國故地,為三十六郡。每郡設郡守、郡尉、郡監,分管地方軍事、民政、訟獄事務。
在秦之前,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的分封制度,類於現在的邦聯制度。若干個小的國家,或者有一定國家權力的諸侯國,組成一個相對鬆散的,以周王朝為盟主的國家聯合體。
周王朝對於下屬各諸侯國的控制,相對鬆散;而各諸侯國,對於其下屬的大臣,小諸侯國的控制,也相對鬆散。當時的中國實行的這種社會體制,臣民自由度較高,特利於開發民智、解放思想。中國遠古時代的真正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就是產生於這一個偉大的時代!
其時,老天爺“不拘一格降人才”,諸侯們“不拘一格用人才”。處於分封狀態的諸侯王們,他們容許春秋戰國時期的各類人才、各種思想 ,各種學說的存在和發展。最後社會實現了“雙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許多人都認為,當時的社會所以能實現,真正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諸侯王們,實現自我野心過程中的副產品!
整個中華文明,都為之得益!
但“百花爭鳴”著的中國大地,卻被分裂成數以百計的大小諸侯國。有人說:“不想做將軍計程車兵,不是一個好計程車兵”。這話用在當時的中國,變成:“不想稱霸的諸侯,不是一個好諸侯。”
大大小小的諸侯們,都想做中國的龍頭老大、一統山河、稱霸天下。所以他們對人才十分渴求。而人才在什麼時候都是稀缺資源,諸侯王對人才的渴求,演變成對思想的寬容。不管什麼思想、什麼學說,只要能讓國家強大,國王做老大,三教九流之徒,都可以“朝為田舍翁,暮登諸侯堂”。 所以那個時代,也是一個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老鼠的貓就是好貓”的時代。
在秦帝國建立之前,所有的諸侯國是處於鬥爭、或戰爭的平衡之中,他們必須把很多原本可用於民生的國家資源,用於軍事上的自保或對抗。
現在難以找到確切的資料,來說明春秋戰國時期,民眾的負擔的情況,有兩個觀點,或許可以推斷當時的社會狀況:
一、春秋無義戰。這話否定了春秋戰國時期所有的諸侯王、以各種理由發動的所有戰爭。
二、戰爭頻率高,眾多大大小小的諸侯:
“無年不戰,無月不戰,無日不戰”!
有人做了統計,春秋戰國有七八百年時間,諸侯國之間發生的戰爭次數,比後來實現了大一統後的中國,歷朝歷代發動戰爭的總和還多。
普通民眾早就厭煩了戰爭,這個時候,中國確實需要一個秦始皇,哪怕是一個殘暴的秦始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真的來了。但六國貴族們的思想,不可能統一到秦始皇的“郡縣理論”裡來。他們認為秦始皇的勝利,是秦國霸權主義的勝利。
秦始皇帝一統天下後,他不有學周武王,對自己的子孫及功臣實行分封制度。秦始皇所以不實行分封制度,並不是他認為自己的建立大一統社會結構,是代表了某種歷史的潮流,而是他集權的需要。大一統了的中國,在秦始皇帝眼裡,只是他一件最珍惜的器物,以大一統的方式,他統治著順手,所以他就選擇了大一統的社會結構。
所以他不會搞*政策,向六國舊臣、部族說些諸如自己建立的社會是如何符合歷史發展規律之類的話。秦始皇和他的將軍們都認為,軍事手段,是解決敵人肉體、與精神上的抵抗的最好方式。敵人不投降,秦始皇就叫他滅亡。
在秦王朝大一統的路上,堆滿了六國之人的皚皚白骨。可是後來的歷史發展證明,秦始皇和他的鐵騎,居然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某種歷史規律,歷史需要秦始皇,秦始皇不知不覺地充當了分封制度狠毒的劊子手,郡縣制度剛毅、果敢的催產師!
2、始皇死而地分
2、始皇死而地分
秦始皇的郡縣制度,讓太多太多的國王、諸侯們下了“崗”。六國諸侯是分封制度的既得利益者,他們有足夠多的理由,對秦始皇恨之入骨。漢王朝的開國功臣張良也是其中之一,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二十九年,他組織了一次針對秦始皇不成功的暗弒活動。《史